汽车频道> 汽车新闻> 国内

展现极致国车安全 全新红旗H5国内首战三车连碰挑战成功

    随着时代的进步,汽车安全技术迎来了全面破局的新阶段,科技的发展和应用让汽车安全性能提升到一个全新高度。与此同时,“安全”在消费者心中的地位也越来越高,各汽车品牌甚至也将“安全性能”放在最重要的位置。作为国车豪华品牌的红旗,一直以来始终将产品的安全性作为研发和设计的重中之重,以顶级技术实力打造行业领先的“国车安全”,实现客户利益、满足客户关切。

说明: 928定稿主视觉16比9

    一汽红旗在天津中汽中心进行了“全新红旗H5国内首战三车连碰”公开试验,并取得优异成绩,充分展示出极致的安全性能。这也是国内首次三车连碰公开试验。

    本次挑战工况极为苛刻,是国内首次模拟真实道路交通场景中,可能遇到的极端、复杂的突发状况,尤其是在国道、省道等道路,前两车对碰后第三车追尾第二车的连环交通事故。在正面碰撞过程由于两车相对高速行驶,已产生极大的相对动能,而往往因第三车的追尾又给驾乘人员造成二次严重伤害,直接威胁生命安全。深度模拟还原了在相对速度100km/h形式状态下的极端危险交通事故。本次试验真实模拟综合环境中,设置了前两辆车以100km/h的相对速度发生100%对碰、第三车以50km/h速度追尾第二车的碰撞事故。由于三车均以移动状态进行碰撞,相当于以往二维方程式升级为三维方程式,增加试验过程中的变量,为碰撞结果带来更多不确定性,对车身结构和约束系统保护提出新的挑战。如此严苛的试验条件充分考验了车辆的安全性及综合表现。

说明: e0c34e5aef944a2328e9754c87ffb3a

    应对复杂的工况,全新红旗H5国内首战三车连碰挑战取得了非常优异的成绩:首先,碰撞试验完毕后,三台试验车辆乘员舱完整,乘客生存空间充足;其次,在碰撞过程中车门未曾打开,保障车内乘员在车辆发生碰撞时不被甩出车外;碰撞后车门可以顺利打开,保证事故发生后驾乘人员顺利离开;同时,在碰撞发生瞬间,气囊顺利点爆,安全带预紧点爆,座椅和安全带均未发生失效,给驾乘人员提供最大的安全保障;另外,燃油系统也表现出良好的安全性,碰撞后未发生燃油泄漏,避免漏油后发生燃烧爆炸等情况。最后,试验完毕后,三台全新红旗H5试验车内假人综合得分均表现优秀,整体伤害较小

    全新红旗H5,作为红旗首款以高于2021C-NCAP五星安全作为设计标准的B级三厢轿车,在安全性上进行了全面的升级,因而在本次碰撞试验中拥有极佳的表现。

说明: 57b5a7eca4f50b431487a57494f1bbd

    全新红旗H5采用新一代高强度安全车身:独特的9H4M车身结构,在原有9H车身基础上,在乘员舱前部和侧面构建4M型结构,提升乘员舱在碰撞过程中的稳定性。9H4M车身与上一代9H车身相比,抗冲击性能提升30%。值得关注的是,在车辆前端设计的三路径架构可以最大化分散受力、增加吸能量,从而进一步提升稳定性,确保乘员生存空间“坚不可摧”。

说明: 车架.tif@4x-100

    另外,全新红旗H5的新一代乘员保护系统配置了9气囊环抱安全系统,包括膝部气囊、座椅安全气囊和超长保压侧气帘,为乘员提供环抱式柔性防护。与此同时,双级预紧安全带、前后排防鞭打座椅等高科技安全配置进一步将安全系数提升到极致水平,同时还解决了新法规碰撞保护难题。

说明: 7791f8fc6c57f7b6956a5893ea93caa

    信息技术赋能安全,全新红旗H5还配置了先进的紧急救援系统,在交通事故碰撞后60s内接通救援电话,第一时间打通救援信息通道,时刻守护用户生命财产安全。

说明: 车型—全新H5—动力超群(车型页第五屏)

    通过中汽中心国内首次高难度的叠加碰撞测试,为大家全面揭示全新红旗H5在碰撞时,车身结构对乘员保护的卓越表现。尤其是提升工况难度的情况下,更是验证了全新红旗H5车身安全的强硬实力,完美诠释了同级首发,新五星安全的产品信心。

    本次严苛碰撞试验再次开创了乘用车领域碰撞试验的先河,不仅展现了红旗品牌、全新红旗H5杰出的安全性能,为同级领域树立了标杆,也为推动自主品牌汽车的安全保护标准提升提供了重要的参考,让未来汽车出行的安全水平再上新高度。凭借本次试验的顺利进行,会有越来越多的汽车品牌参与到安全测试之中,进而推动中国家轿向着更为安全、更具保障的方向发展。

说明: 10

    凭借全新红旗H5的完美表现,也会有越来越多的国人信任和选择自主品牌,助推中国汽车工业的不断向上,推动国内汽车市场的持续繁荣。红旗品牌将继续全力打造“极致梦幻、秒杀惊艳、精美品质、精湛工艺”的自主精品,努力获得广大用户的青睐与厚爱,加速成为“中国第一、世界著名”的新高尚自主汽车品牌。

声明: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尽快与上海热线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相关处理。联系方式:shzixun@online.sh.cn

本文来源:上海热线汽车频道 作者: 责任编辑:邬文波

©1996- 上海热线信息网络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许可证编号:31220180001 沪ICP备09025212号 沪网文[2017]6486-491号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09号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