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频道> 汽车新闻> 国外

日产e-POWER Kicks荣膺日本新车安全评鉴协会“五星奖”

    【上海热线汽车频道讯】近日,搭载了日产e-POWER技术的日产Kicks在日本新车安全评鉴协会JNCAP)的2021年度汽车安全性能”评定中荣膺最高评级“五星奖”。这一评测针对车辆的“碰撞安全性能”和“预防安全性能”等进行了综合评估。至此,日产Kicks成为日产ROOX、日产Note/Note Aura后,本年度第三款摘得五星大奖的车型,展现了日产SUV车型的高度综合安全性能。

搭载日产e-POWER技术的日产Kicks荣膺2021年度汽车安全性能评估最高评级“五星奖”

    自20206月上市以来,搭载日产e-POWER技术的Kicks凭借独有的强劲加速性能和高静谧性,以及动感的外形、紧凑的车身、宽裕舒适的车内空间等优势,深受消费者的欢迎。

    日本新车安全评鉴协会(JNCAP*1由日本国土交通省和独立行政法人汽车事故应对机构(NASVA)创办,旨在对车辆的安全性能进行评测、公示。从2020年开始,该协会采用全新的综合评估标准。其中,最高评级“五星奖”评选标准异常严格,只授予在碰撞安全性能评估和预防安全性能评估中均达到最高等级,且配备了“事故自动紧急报警装置”的车辆。

日产Kicks、日产ROOX、日产Note/Note Aura分别获得日本新车安全评鉴协会(JNCAP最高评级“五星奖”

    日产Kicks搭载了先进的安全技术,如可应对夜间行人的预碰撞智能刹车系统(IEB)、可在行驶中监测到行人和车辆的油门误踩纠正系统(EAPM)等。同时,日产Kicks提升了头枕的颈部保护性能,将“后方碰撞颈部保护性能”评级提高到了最高的5级,从而在碰撞安全性能评估和预防安全性能评估中均获得了最高等级A级。此次荣获最高评级的五星大奖,充分证明了其优异的安全性能。

    基于日产安全屏障(Nissan Safety Shield)理念,日产汽车从全驾驶场景考量,为驾乘者提供全方位的安全防护,旨在提升道路交通安全,构建“零伤亡”社会。其安全防护体系包括:可预防危险的全景智能监控(AVM)(可监测移动物体)、远光灯辅助系统(HBA)等技术;可规避危险的预碰撞智能刹车(IEB)、油门误踩纠正(EAPM)等技术;碰撞发生时能保护驾乘者的兼容性车身结构(高强度座舱+撞击吸能车身)、可覆盖膝部防护的七安全气囊系统等;以及碰撞发生后的“SOS呼叫”救援救生系统等。

    日产e-POWER技术久经市场考验,备受消费者青睐

    日产e-POWER技术于2016年率先在日本市场推出,并搭载于日本市场销售的日产Note及日产Serena两款车型上。日产Note连续三年成为日本市场最畅销的紧凑车型,日产Serena则连续两年成为日本市场最畅销的小型MPV车型。截至20222月底,在日本市场已有62万消费者购买了搭载日产e-POWER技术的车型。

20219月,日产e-POWER技术正式进入中国

    得益于来自市场和消费者的充分认可,未来日产e-POWER技术将在全球范围内逐步推广。20219月,日产第二代e-POWER技术正式进入中国,并率先搭载于家轿销冠车型日产轩逸,足以看出日产对这一技术寄予厚望和对中国市场的诚意,同时“不用充电的电动车”概念也逐渐深入人心,满足了中国消费者多样化的电驱化出行需求。

    *1:日本新车安全评鉴协会(JNCAP)由国土交通省和独立行政法人汽车事故应对机构(NASVA)共同创办,旨在对汽车安全性能进行评测、公示。碰撞安全性能评估主要针对“正面完全碰撞”、“正面偏置碰撞”、“侧面碰撞”、“后方碰撞颈部保护性能”、“行人保护(头/腿)性能”和“安全带未佩戴警报装置”进行评估。预防安全性能评估主要针对“碰撞缓解制动(针对车辆)”、“碰撞缓解制动(针对行人,分别在白天、有无路灯的夜间进行)”、“车道偏离控制”、“后方视野信息提供装置”、“高功能前大灯”、“误踩踏板时加速控制装置”进行评估。在碰撞安全性能和预防安全性能评估中均获得最高等级A级,并配备了“事故自动紧急报警装置”的车辆,将获得“2021年度汽车安全性能”的“五星奖”荣誉。但如果车辆在各个项目的评测中,获得的评级较最高评级低两级或更多,则无法获得“A级”评价。

    *2:测试车辆为X 2WD,配备可检测移动物体的全景智能监控(AVM)系统和日产原厂导航。

声明: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尽快与上海热线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相关处理。联系方式:shzixun@online.sh.cn

本文来源:上海热线汽车频道 作者: 责任编辑:邬文波

©1996- 上海热线信息网络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许可证编号:31220180001 沪ICP备09025212号 沪网文[2017]6486-491号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09号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