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频道> 汽车新闻> 热线报道

位列中国出口单一品牌第一,名爵大举进军海外市场

    【上海热线汽车频道讯】近期,人民日报发布“2019中国品牌发展指数100榜单,上汽集团位列第三,成为排名前十的企业中唯一汽车制造厂商,靠实力打榜。上汽旗下百年英国运动汽车品牌MG名爵表现尤为出色,2019年总销量29.8万辆,其中海外销量全年累计13.9万辆,位列中国出口单一汽车品牌第一。其新能源车大举进军海外市场并抢滩欧洲,全年销量突破1.4万辆。上汽集团连续4年蝉联海外销冠已成定局,全球化持续提速。

上汽乘用车公司副总经理俞经民

    带着以上荣誉,昨日在位于上海安亭的汽车城瑞立酒店。主题名为“走向世界中央”的2020年第一场MG名爵媒体沟通会如期举行。上海汽车国际商贸有限公司党委书记兼副总经理赵爱民和上汽乘用车公司副总经理俞经民两位领导面对主流媒体侃侃而谈,对2019MG品牌在海外那些成长的历程一一回顾。并回答了媒体同行们对于今后海外市场拓展的一些疑问。以下热线君整理了几个比较有趣的问题和大家分享。

    记者:看到一个年终盘点的视频,其中讲“太难了”这个主题,基本上是大家发的最多的。在目前整体经济形势下,的确“太难了”,需要一些促进,给我们正面的鼓励。刚才也看到一些好消息分享,今年上汽在海外市场基本上做到“海外每卖出3辆中国车,就有1辆是上汽车!,海外上汽的车里,大概率是名爵的车,请为我们分享上汽海外的优秀表现,还有一些催人奋进的小故事。

    俞经民:你抓关键词很到位,“太难了”是客观事实,“难”就要拿出办法。我们很早就有这个心愿,上汽一定要把跨国经营、全球经营做成中国人的骄傲,我们有这个心愿,而且这个事情以梦为马,在2019年又进一步突破,现在数据都出来了,2019年中国海外销售出口或者说出海到中国市场之外,能代表中国人拿得出手的,大概就100万辆,这其中上汽有35万辆,所以说海外每卖出3辆中国车,就有1辆是上汽车!,这些新增行驶在全球海外公路上的上汽车,当中有40%是名爵车,2019年名爵海外销量累计13.9万辆,位列中国海外销量单一汽车品牌第一。

    为什么名爵海外一年可以销售13.9万辆?首先,名爵作为百年国际品牌,是非常有底蕴的,是很有生命力的,不仅名爵车型本身能够让用户心动和共鸣,它的品牌本身也是在全球市场普遍具备号召力的,海外消费者对于名爵品牌本身有着心理上的亲切感和认同感。因为一百年来,名爵本身就是以全球市场作为主场的。

    所以,要在海外受用户欢迎,第一是本质要做好,无论是燃油车还是新能源车,基础属性要到位,还有品牌和用户的沟通要做好,名爵从历史的积累到现在和用户的沟通、互动也都是很到位的。这些是一个品牌不能逾越、必须要过的“关卡”,必须经过努力,才可以达到好的效果。

    第二,整个上汽集团的实力,带来战略上的体系化能力,这个比较重要。我2011年到集团,当年还是集团海外经营筹备组组长,当时我们组的名字,就没有写出口组。因为出口组肯定不是上汽的认识。我们的行为更不是这样的。因为我们了解国际大牌的出海,当年是怎样的不负韶华,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如何打造这块市场的产品竞争能力、服务营销保障体系,我们看得清清楚楚。所以我们的思想深处是这样想的,我们行为也是这样做的。要打造这个体系。

    第三,既然有这么好的品牌基因,这么好的战略基因,你要拿出差异化的产品,这个产品在海外市场既要达到全球化的品质,又要达到所在细分市场、所在国家的特殊要求。同时,和用户要有很好的沟通,才有机会吸引用户。还有,我们要尝试新的模式,这些都是我们所思所想,也是我们初步可以做到的,所以我们可以做到名爵13.9万辆的全年海外销量,能够做到35万辆上汽2019年海外市场的答卷。

上海汽车国际商贸有限公司党委书记兼副总经理赵爱民

    赵爱民:刚才俞总已经很详细介绍了三个方面的工作,任何事情都有一个累积的过程,上汽的“走出去”是2011年筹建的,上汽国际的成立也是随着自贸区的诞生出生的。这几年积累的过程当中,我们确实也很艰难,2019年我们做到MG名爵13.9万辆海外销量,35万辆的上汽海外销量,但是我们还并不满足于此,我们有更远大的目标,这个过程靠我们一步步脚踏实地去做,像我们董事长在干部大会上要求的,发扬实干精神,在冬天当中始终保持对我们汽车市场的梦和未来的信心,这个很重要。

    举一个例子,我们在中东等海外六国的发展,这两年来我们增长是很快的,基本上是翻倍的增长。但是中东地区有着很复杂的地缘政治环境,即使国内很优秀的大区销售总经理也不一定能适应。我们后来在中东做了岗位调整,选了长期国际经营的海外职业经理人,用了2年多的时间,名爵成为中国品牌在中东当地的第一,同时我们进入细分市场前5。他在中东工作了十年以上,太了解每个国家的状况,和当地的经销商有很好的沟通。任何一个集团、任何一个产品在国际化的过程中,都要经历和本土文化密切融合的过程,不是说,仅仅有好的产品就可以很好的卖出去。这种文化适应能力是我们海外走出去当中,我认为最难的。我们中国不缺强大的工程,不缺强大的制造,但是我们缺适应海外当地文化的人才。

1 2 3 ... 7 下一页

声明: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尽快与上海热线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相关处理。联系方式:shzixun@online.sh.cn

本文来源:上海热线汽车频道 作者: 责任编辑:邬文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