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 短裙哥周末现身美罗城来福士   疯狂轿车浦东撞扁4车   沪男损300W杀中介   麦当劳现霸道侧露姐   外来随迁子女可就近入学   上海街头极品短裙男   欧弟跪地向朱丹暧昧表白   台风"海葵"7日或登陆   上海一车爆胎殃及三车   双台风刚走"海葵"又生成   今明两天民航集中补班   上海上调就业扶持补贴   申城13条线路调整暂缓   1女在家遭5陌生男袭击   沪1家3口过马路被撞飞   

按拼音 按价格 按级别 按品牌

【浏览字号:
日本汽车文化博览之轻自动车/K-car篇
http://auto.online.sh.cn 2012-08-07 09:02 [来源]:pcauto

    K-car与中国:

    奥拓

    由于K-car实在是太具有日本本土特色,因此这一特定车型级别实在很难与全球其他市场间有太大的关系,除了一款车型:那就是我们都耳熟能详的铃木奥拓。

    第一代奥拓

    第一代奥拓始于1979年,搭载0.55L的3缸发动机,最大功率为25kW(28PS),根据调教的不同,最大扭矩有53Nm的版本和42Nm的版本,与此同时它还有两速自动挡的车型可以选择。相比以前的K-car奥拓的外形已经到达了现代轿车的水平,而奥拓在K-car中还率先推出了拖曳臂式带横向拉杆悬架,这种设计重量轻,结构紧凑,价格便宜非常适用于微车。

    贵航云雀

    奥拓与国人的交集发生在90年代贵航引进的云雀,它其实便是斯巴鲁借用第一代奥拓平台推出的。而1984年日本推出了第二代奥拓,才是我们熟悉的老奥拓,他在日本的生命周期一直延续到1988年。第二代奥拓的空间相比更大,继承了一代奥拓的三缸四冲程发动机,不过是铃木为其提供了多气门设计的电喷发动机。与此同时,1987年第二代奥拓还推出了涡轮增压版本还有四轮驱动版本,我们大家熟悉的快乐王子,就是借用了1987年涡轮增压版本的外观,当然,也仅限外观。

    增压版第二代奥拓,也是国内快乐王子的外观来源,估计是国人最为熟悉的奥拓

    奥拓能在90年代初的中国兴起,原因与K-car在日本的兴起一模一样:消费力满足不了日渐变化的生活需求是其主因。当时有四家企业生产老奥拓,分别为长安奥拓、西安奥拓、江南奥拓以及江北奥拓,不过因为引入的车型排量为0.796L,所以国内的奥拓就不能称之为K-car了。

    日产Pino,其实就是上一代奥拓,是日产找铃木代工的产品

    K-car中的“国际巨星”:

    北斗星

    1993年,为了开发大受年轻人追捧的城市休闲车市场,日本小车之王铃木公司在第四代奥拓的平台上,推出了长、宽跟奥拓一模一样,只是比奥拓拉高了25.5厘米的Wagon R车型(其实也正是从这时开始,即使是家用轿车分类的K-car也开始向“高处”发展,车身的外形逐渐变得方方正正)。

    眼熟,眼熟,还是眼熟,这便是第一代Wagon R,也就是国内的北斗星

    第一代Wagon R在日本的停产年限是1998年,而昌河铃木北斗星的投产年代是2000年,由此可以推断昌河铃木是等到Wagon R在日本停产之后才将此车引进国内的,国内消费者所买到的北斗星正正就是第一代Wagon R。

 

    而从第二代开始,Wagon R便与我们无缘了…

    日本本土的初代Wagon R采用排量0.66L的三缸引擎,输出45kW(61PS)的最大功率;后期推出的增压版采用同排量引擎但配备涡轮增压器及中冷器,输出增加至47kW(64PS)。至于国内版的北斗星,搭载的则为铃木专供旗下K-car输出海外版本使用的1.0L及1.4L引擎,分别有33.5kW及71kW的最大输出。值得注意的是,除铃木外,Wagon R/北斗星在全球多个地区还贴有马自达、欧宝、沃克斯豪尔的标志销售,流通范围极为广阔。

    铃木吉姆尼

    1970年面世的铃木吉姆尼是第一款四驱K-car,发展至今,它不但没有因K-car这个身份而被限死在日本市场之内,反而成了铃木旗下在全球市场内最成功的车型之一,甚至称得上是铃木的代表车型。

    第一代的吉姆尼已经很硬派很越野,说它是军用车的风格也不为过

    全新的吉姆尼很好地继承了诞生之初所具备的一切特制:硬派越野车的造型再加上小巧可爱的身材,凸显出的气质除了个性还是个性;功能完善的四驱系统加上轻盈灵活的车身,即使没有强大动力,也能在各种非铺装路面上穿梭自如。

 

    个性和实用在吉姆尼身上得到了最完美的融合

    出口的吉姆尼都搭载一款62.5kW(85PS)的1.3L自然吸气四缸引擎,而日本国内版的吉姆尼则搭载0.66L排量的三缸涡轮增压引擎,输出47kW(64PS)的最大功率。这里要注意的是,虽然两款引擎马力差距不小,但扭矩方面前者为120Nm,后者为103Nm,相差并不算太明显;再考虑到后者比前者在车身重量上轻了70kg,因此可以认为两者的行走,特别是越野性能方面是感觉不出差别的,在这里再次看到小排量增压机型的强大。

    ● 结语

    即使欧洲车也以小巧精干闻名于世,即使Smart和菲亚特500之类的欧洲“小矮人”在日本境内同样享受着K-car的各种免税免车位证明优待,但其销量绝对及不上日本任何一款“国产”K-car。售价自然是一个原因,但更重要的是,即使是同样能把车内空间利用的出神入化的欧洲人,也并不能轻易让一台长不足3.5米,宽不足1.5米的小车轻易装下4个乃至5个成年人的。能化不可能为可能,在这里我们看到的是政策的威力,同样也值得至今还在追求“大气”的国内消费者及厂家深思:其实我们所在的城市,早就不必日本宽松多少了。

[选稿]: 邬文波
爆料电话:52122211  给热线提意见
复制地址
浏览器限制,请复制输入框中链接和标题给好友、论坛或博客。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诚聘英才 | 隐私条款 | 广告服务 | 频道合作 | 站点地图 | 客户服务
 沪ICP备09025212号 沪网文[2010]0587-035 营业执照信息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中国文明网 上海青年公益门户网站
©1996-2012 上海热线信息网络有限公司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