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频道> 汽车新闻> 热线报道

友道智途CEO王瑞:以自动化码头为起点助力航运智能化发展

    79日,2023滴水湖高能级航运服务业创新大会在上海临港中心隆重举办。本次大会聚焦高能级国际航运服务业发展趋势进行探讨,旨在推动国际航运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在“航运‘智能化’转型引领创新新动能”主题论坛上,上海友道智途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友道智途”)CEO王瑞在《港口自动驾驶商业化落地的探索与实践》主题分享中表示,港口是综合物流供应链中最大量货物的集结点,在现代物流系统中居于十分重要的地位,因此港口智能化建设是推动现代物流及高能级国际航运服务业发展的关键,而自动化码头作为“港口科技王冠上的明珠”,更是未来港口建设和升级迭代的必由之路。

图片包含 图形用户界面  描述已自动生成

    航运智能化大势所趋,自动化码头是核心基础

    近年来,伴随AI、云计算以及大数据等新兴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航运业从信息化走向智能化已经成为必然趋势。港口作为航运服务业的重要节点,不但是对外贸易进出口货物的集散中心,更是全球资源配置和价值链构建的重要平台。因此,加强智慧港口的建设,通过对各项运作的集中控制和管理,切实提高港口的运作效率、安全性和可持续性,为航运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和支持势在必行。

    在智慧港口的建设中,自动化码头是关键一环。王瑞在分享中提出,自动化码头是港口科技王冠上的明珠,这也体现了自动化码头对智慧港口建设升级的重要意义。自动化码头建设改变了港口码头的作业方式,相较于传统码头,自动化码头可实现集装箱装卸、水平运输等环节的全流程自动化作业,不但能有效降低码头用工成本,提高码头运转效率,更能提高安全作业水平,提升港区社会、经济和环境综合效益。

    目前,我国的自动化码头建设如火如荼。王瑞介绍道,自2016年以来,上海港洋山四期、厦门远海码头青岛港前湾四期等第一代自动化码头陆续建成投产,集装箱码头自动化技术持续创新突破,多个港口的智能化建设基本完成。2021年开始,我国智慧港口行业进入全面发展阶段,各大港口陆续开始第二代自动化码头的建设,同时越来越多的传统码头也开启了自动化改造升级。

    港口集疏运一体化系统,助力智慧港口建设

    作为自动驾驶商业化的引领者,友道智途已相继在港口码头、物流园区、钢铁厂等多个场景实现商业化落地。尤其在港口场景,友道智途已沉淀出了一套可复制、可推广、可持续的“车---云”港口集疏运一体化解决方案。友道智途旗下的L4智能重卡拥有五车编组、自动泊车、道闸精准识别、复杂场景绕行等行业领先的智驾能力,可面向港口复杂的运输场景,开展24小时全天候作业。王瑞介绍表示,自2019年友道智途在洋山港启动L4智能重卡准商业化运营,至今累计运营里程超600万公里,完成超过25TEU智能转运任务,打通了从智能汽车、车队管理、物流调度到港口作业的全业务链流程。

ANA04091

    在智能水平转运车方面,友道智途自主开发的全新无人纯电智能转运车(简称:AIV),独具八轮转向、双向行驶、蟹行换道等特点,综合运用“智能驾驶、5G通讯、V2X、新能源”等先进技术,可与港区调度系统、智能化轮胎吊、岸桥吊等港机设备无缝对接,实现7*24小时全天候全流程无人化作业。目前AIV已在上港外四码头实现了全场景、全工艺、全域以及混行、混用、混调度的“三全、三混”常态化作业。凭借其行驶灵活安全,无需基建改造等优势,不仅适用于全新自动化码头,还能完美支持传统码头自动化升级改造。

搴忓垪 02.00_03_48_06.Still012

    除此之外,友道智途自研的智能水平运输管理系统(简称:FMS)也为自动化码头智能调度提供了有力支撑。友道智途FMS采用集中控制模式,即所有智能车辆均直接与FMS进行通讯,可实时获取车辆位置、运行状态和运输数据,并完成与港机调度系统的快速对接。基于港口任务特点及无人转运车的运动属性,通过线性规划模型,自定义调整不同指标权重,可适用不同环境、不同任务类型的作业要求,使任务分配更有针对性。同时,结合自研的高精拓扑地图、定制化的全局路径规划算法以及24小时不间断的状态监控,可实现几百辆自动驾驶车辆的智能化管理,有效保障装卸箱及港内运输作业的有序推进。目前友道智途智能水平运输管理系统已应用于上港外四码头、宁波大榭国际招商码头、泉州石湖港等多个商业化场景。

    随着人工智能、5G、无人驾驶等技术在港口落地,智能理货、大数据分析等应用不断涌现,友道智途凭借在港口场景自动驾驶多年的经验积累,向行业展现了智慧港口领域的先进创新成果,为智慧港口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未来,友道智途将在港口自动化驾驶的商业化落地模式上持续发力,打造一批“真无人”规模化商用新标杆。

声明: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尽快与上海热线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相关处理。联系方式:shzixun@online.sh.cn

本文来源:上海热线汽车频道 作者: 责任编辑:邬文波

©1996- 上海热线信息网络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许可证编号:31220180001 沪ICP备09025212号 沪网文[2017]6486-491号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09号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