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频道> 汽车新闻> 国外

佛吉亚和海拉!新合并集团的第一天

    【上海热线汽车频道讯】继佛吉亚于2022131日成功完成对海拉公司控股权的收购后,新合并的集团今天迎来了它的"第一天"

    佛吉亚和海拉将继续作为两家独立的法律实体进行运营,通过技术解决方案和产生的协同效应,紧密合作,为客户和股东创造价值,以实现两家公司的最佳利益。

    佛吉亚首席执行官柯瑞达(Patrick Koller)先生宣布:“通过整合双方优势,我们将在所有的业务部门中拥有关键规模和先进的技术能力,使我们成为汽车行业更有价值的合作伙伴。我们期待可以作为全球创新者和解决方案供应商发挥重要作用,打造一个安全、可持续、先进和个性化的交通方式。专注于增长机会,我们将为我们的客户和股东带来长期价值,并为后代提供更负责任和可持续的出行。”

    佛吉亚董事会主席Michel de Rosen补充说:"佛吉亚董事会很高兴看到我们的项目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即创建一个平衡的、独立的、有实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集团。我们对佛吉亚和海拉的管理团队充满信心,相信他们能够实现我们的共同目标。" 

    一个令人信服的战略逻辑

    佛吉亚对海拉的收购是一个很好的机会,让两家先进的技术公司加速转型,并在汽车电子(2025年预计销售额达70亿欧元)和生命周期解决方案领域实现关键规模和领先地位。这两家兼容且盈利的公司在技术、客户和业务区域方面高度互补,并与汽车行业的发展趋势完全一致。合并后的集团将扩大其业务范围,加强彼此间及与客户的合作,加速在亚洲的增长,并提供更好的电子和电气化产品(BEVFCEVs)。

    到2025年,集团的内燃机(ICE)相关业务将减少到其销售额的10%左右。销售构成的变化也体现了我们对汽车行业重要转型所带来挑战的应对战略。

    一个具有明确管理和合作框架的可持续设置

    佛吉亚现在是海拉公司的控股股东。海拉公司将继续作为一家上市公司,拥有自己独立的管理机构,并将从202221日起完全计入佛吉亚的财务表现。一个明确的管理模式和适当的法律框架已经建立起来,使佛吉亚和海拉能够在所有领域有效合作,并使合并后的集团能够以两家公司及其利益相关者的最佳利益为导向取得进展。为了使两家公司的业务模式保持一致,海拉公司已经正式成立了三个业务部门(汽车电子、照明和生命周期解决方案),总部设在利普施塔特(德国),每个业务部门都有完整的损益责任。两家公司将继续向共同的流程靠拢,以确保集团方法和整合的一致性。

    由于海拉控股家族已成为佛吉亚的最大股东,持有约9%的股份,因此Jürgen Behrend博士将作为控股家族的代表被任命为佛吉亚董事会成员。这一任命将在佛吉亚的下一次股东大会上提出,凸显出海拉控股家族对合并后集团的强烈兴趣。

    准备实现超过2.5亿欧元的成本协同效应并创造强大的价值

    佛吉亚在短时间内成功完成对海拉公司的收购,表明了两家公司在准备阶段工作的有效性和成功的团队合作。我们的团队现在已经准备好执行10个被批准的协同效应项目,占全部潜力的95%以上。

    一个重要的成本协同和优化计划的执行将产生超过2.5亿欧元的息税前利润运行率,高于最初宣布的数字,在2024年将实现80%的损益影响。到2025年,协同效应预计将产生3亿至4亿欧元销售额,在现金流优化方面预计将在2022年至2025年平均每年产生约2亿欧元现金流。

    更大的范围、规模和雄心,目标是在2025年销售额超过330亿欧元,营业利润率超过8.5%,净现金流约17.5亿欧元。

    合并后的集团通过六大业务部门(包括内饰、座椅、汽车电子、绿动智行、照明和生命周期解决方案)进行运营,具有领先的市场地位和关键规模。集团部署了24条产品线的组合。

    面向2025年的雄心壮志结合出色的销售业绩、一流的盈利能力和强劲的现金生成能力,促进了收购后的快速去杠杆化。

    用可持续发展的眼光来看待一切

    气候变化影响着我们星球上的每一个人和社区。佛吉亚和海拉公司在限制其进一步发展方面可以发挥一定的作用。负责任的行动是确保未来世代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合并后的集团将继续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确认在2025年前实现公司运营中的碳中和(范畴12),并在2050年前实现二氧化碳零排放的承诺。

声明: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尽快与上海热线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相关处理。联系方式:shzixun@online.sh.cn

本文来源:上海热线汽车频道 作者: 责任编辑:邬文波

©1996- 上海热线信息网络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许可证编号:31220180001 沪ICP备09025212号 沪网文[2017]6486-491号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09号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