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频道> 车型> 日系

皇冠CROWN:传承与变革间 每次焕新都一种自我突破

    66年历程,对于一个人来说,年过花甲,对万事万物都已有自己的理解;但对于一个品牌而言,超过一个甲子的坚守与创新,实属不易。皇冠CROWN66年传承,15代更迭,用“匠心品质”和“东方式豪华”书写了一部超越半个世纪的辉煌史。

    作为丰田品牌的扛鼎之作,“皇冠CROWN”不仅是丰田乃至日本汽车工业史上的一颗明珠,也是国人最早对“豪华车”的心之所向。

    皇冠CROWN国人心中“豪华车”的品牌信仰

    “皇冠”,这个名字本身就透露着高贵和荣耀。自上个世纪50年代,丰田利用自己的技术制造出第一代“皇冠CROWN”,将最新的设计理念和众多前沿技术融于一身起,奠定了其不同寻常的高端地位。

第一代“皇冠CROWN

    此后,“皇冠CROWN”的每一次更新迭代都有着其特殊的意义。第二代皇冠“CROWNEIGHT”成为日本皇室成员座驾“丰田世纪”的原型车;第三代“皇冠CROWN”首次打开高级私家车市场,让普通民众享受到幸福的高品质生活;第五代“皇冠CROWN”首次搭载电喷发动机和全世界首例4AT变速箱,将汽车的动力总成提升到一个全新的高度;跨入千禧年,第十一代“皇冠CROWN”凭借前置后驱的布局,将车辆的行驶性能发挥到极致……可以说,每一代“皇冠CROWN”在创造一个又一个经典的同时,成为一代又一代消费者的梦想之车。

第十一代“皇冠CROWN

    而对于中国消费者而言,真正唤起国人对“豪华车”的认知与向往的也是“皇冠CROWN”。特别是上世纪80年代,金标高配的“皇冠3.0”(第八代JZS133系列)成为日式豪华的代名词,可谓家喻户晓。而到了90年代前期,中国平均每月进口6800辆日本车中,丰田品牌占37%,其中皇冠占24%,足见其在中国高端车市场的地位。

    2005年,第十二代“皇冠CROWN”以国产的方式在一汽丰田生产,凭借领先的技术、静谧安逸的驾乘体验和独具匠心的品质,再次受到了国人的追捧,热度远超其它豪华品牌。

第十二代“皇冠CROWN

    对中国消费者来说,“皇冠CROWN”不仅是一款车,更代表了一种“永远的好车”形象,承载了不同时代人的回忆,构建了中国人对于高端车的品牌信仰。

    皇冠CROWN品牌TNGA架构下焕然新生

    经典需要传承,产品需要创新。在丰田TNGA架构下,皇冠CROWN也迎来了一次脱胎换骨的进化,从单一产品跃升为涵盖SUV/MPV等多品类的独立品牌。

    TNGA架构开发的初衷是“制造更好的汽车”。在此理念下,皇冠品牌不仅将其与生俱来的静谧舒适、匠心品质,以及由内而外散发的高贵气质完美传承下来,更在产品的外观设计、操控性能和和车辆安全方面全面提升,彰显出产品的独特魅力。

    就拿皇冠陆放来说,外观动感大气而不失硬朗,加之TNGA架构的低重心设计,令其体现出强健且富有活力的运动风格。

    操控性能上,车辆更是从动力总成、底盘悬架、车身结构等方面全面提升。

    首先作为汽车的动力源,为提升发动机的进气效率、燃烧质量,同时降低动力损失,特别对发动机的相关零部件进行了全面更新,使得发动机的热效率达到了41%,加上丰田新一代HEV系统的加持,实现了燃油经济性和加速性能的完美融合。

    底盘悬架方面,车辆以驾驶位置为开发起点,优化转向盘角度和踏板位置,带给驾驶者更加舒适的驾驶坐姿。底盘采用外形平坦的空气动力底罩,覆盖范围扩大25%,有效降低风阻。同时,车辆采用兼顾舒适性和支撑性的前麦弗逊+后双叉臂式的悬架组合,有效降低了车辆高速过弯时的车身侧倾现象,令驾驶更加随心所欲。

    车身结构方面,采用TNGA高刚性车身,其通过新的环状结构、坚固的新接合结构,以及增大焊接部位并优化焊接位置等手段,使得车身的扭转刚度提高60%以上,大大提升了车辆的行驶稳定性。

    同时,为了提升车辆的碰撞安全性,车身骨架采用拉伸强度高达1500MPa的热冲压材料;通过仪表板下横梁将正面碰撞时的冲击分散到整个乘员舱以保护乘员。此外,为了获得良好的驾驶视野,在车辆设计时,对发动机罩、前风挡玻璃及后视镜位置等进行了优化,大大减少了视野盲区。

    出身于情怀,落地于变革。皇冠CROWN于传承与变革间不断完善自我,并且每次焕新都是一种自我突破。而今“皇冠品牌”在TNGA架构的全新理念下,更凝聚了时代需求与情怀共鸣,必将开启另一个“皇冠”时代!

声明: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尽快与上海热线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相关处理。联系方式:shzixun@online.sh.cn

本文来源:上海热线汽车频道 作者: 责任编辑:邬文波

©1996- 上海热线信息网络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许可证编号:31220180001 沪ICP备09025212号 沪网文[2017]6486-491号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09号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