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频道> 车型> 日系

新增两款特别版 威驰家族产品阵容扩大再升级

    【上海热线汽车频道讯】朋友最近刚刚卖了陪伴了他三年多的威驰。这款车是他2016年购买的,当时的他刚走出大学校门,在父母的资助下买了这台车。这三年,他在一家互联网公司从小业务员做到了业务骨干。

    “这几年,威驰陪我跑了不少地方,可以说见证了我初入职场时的得意与失意。”朋友在电话中颇为感慨而又有点不舍地说着。“不过,这车可真是保值,我买的时候花了8万多元,现在开了三年,卖了五万多,你说值不值?”谈到钱,他又兴奋了起来。

    挂掉电话,我在思索一个问题,威驰,作为一汽丰田布局轿车市场的首款车型,其目标受众可能就是像我这位朋友一样的年轻用户。而这类年轻用户之所以购买威驰,除了产品力外,很大一部分因素可能在于“这车保值”。

    作为丰田布局A0级市场的重要车型,威驰如今已经更新到了第三代。随着第三代车型的到来,威驰也由原来的单独一款三厢车分化为威驰和威驰FS两个不同的系列。而122日,一汽丰田又推出了威驰和威驰FS两款1.5L全新级别。这两款车型分别为威驰畅行版,售价为9.08万元;以及威驰FS锋尚版,售价为8.88万元。

    此次升级,不仅扩大了威驰家族产品阵容,也给消费者带来更多的车型选择。

    那么,从产品力来看,威驰家族新增的威驰畅行版&威驰FS锋尚版有哪些升级之处呢?

    两款特别版车型升级点在哪里?

    在设计上,威驰畅行版和威驰FS锋尚版在车门把手及车尾,增加了镀铬装饰,不仅更吸睛,且看起来质感提升了不少。另外,威驰FS锋尚版采用了更具个性化的黑白撞色设计,黑色车顶搭配白色车身,看起来更为醒目;再加上独特的Keen Look前脸,夸张的梯形下格栅,以及饱满流畅的车身线条,更彰显出威驰FS的动感潮酷特色。

    两款特别版车型在内饰上,依然保持着威驰家族简洁优雅的设计风格,但威驰FS锋尚版黑白撞色设计的加入,不仅呼应了外观的撞色设计,也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而在选材用料和做工方面,两款特别版车型同样延续了一汽丰田一贯的高品质原则,平整的缝线,阻尼适中的旋钮,以及大量软质材料的引入,均提升了车内的质感和档次。

    威驰畅行版和威驰FS锋尚版,在保持威驰家族实用性配置的同时,还增加了原本高配车型才有的一键启动、智能钥匙等科技配置,这在无形中提升了车辆的性价比,也为用户带来更便利、舒适的用车体验。

    在动力方面,威驰畅行版和威驰FS锋尚版仍然搭载了一汽丰田的NR系列1.5L发动机,在TOYOTA SMART STOP智能节油启停系统,以及8S-CVT超智能无级变速器的加持下,能够兼顾澎湃平顺的动力和更高的燃油经济性。

    当然,此次威驰畅行版和威驰FS锋尚版的加入,使得威驰家族成员再次扩大。至此,威驰和威驰FS车系分别扩充至9款,覆盖1.3L1.5L两种动力版本,且售价区间段覆盖得更为紧凑。

    保值率高成为威驰的一大显性特征

    其实,作为一款入门级家轿,威驰自2002年进入中国市场以来,凭借激进前卫的动感造型、皮实耐用的品质感,赢得了中国消费者的肯定。今年,在车市大环境普遍低迷的情况下,威驰家族前11个月累计创下了约8.2万台的好成绩,在小型车领域表现抢眼。

    不仅销量上的表现值得肯定,威驰的二手车残值率同样比较出色。文章开篇提到的我那位朋友的威驰二手车售卖价,就足以说明这一点。据统计,威驰的1年保值率超越70%以上,5年保值率仍高于50%

    如此高的保值率,对初入职场和社会的青年再合适不过。因为这样一款小车足够个性、足够潮流,与年轻人的活力性格相匹配,且开几年成家立业要换一台更大的A级或B级车的时候,再把这款二手车卖出去,还可以拥有不错的售价。

    总结:2019年是一汽丰田的产品大年,继亚洲龙、全新卡罗拉和全新RAV4荣放入市后,临近年底,威驰畅行版和威驰FS锋尚版的推出,为一汽丰田全年的产品攻势画上了“收官”的句点。

    其实,今年车市普遍低迷,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而在市场大环境普遍走低的情况下,一汽丰田始终保持着比较稳定的增长态势,今年前11个月,其累计销量达到了66万台,同比呈增长趋势,这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分外难得。而一汽丰田之所以持续跑赢市场大盘,除了产品布局的比较均衡外,各个车型在产品力方面所表现出的十足竞争力,也是其跑赢竞争对手的关键。

    而威驰家族,在A0级细分市场,无疑具备十足的竞争力。

声明: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尽快与上海热线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相关处理。联系方式:shzixun@online.sh.cn

本文来源:上海热线汽车频道 作者: 责任编辑:邬文波

©1996- 上海热线信息网络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许可证编号:31220180001 沪ICP备09025212号 沪网文[2017]6486-491号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09号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