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频道> 汽车新闻> 国内

长安PLUS家族将添首个轿车车型,颜值、科技、品质全方位碾压合资选手!

    【上海热线汽车频道讯】随着金九银十、双十一的相继折戟,中国汽车市场的“寒冬”,让人愈发瑟瑟发抖。活下去,变成一件不容易的事。而进击的长安PLUS家族,则初露锋芒,逆势增长,俨然是寒冬里的“热火

    116日,长安汽车公布了10月份销量快报,10月长安品牌销量达到123713辆,在CS75PLUS的爆款车型的拉动下,长安汽车呈现同环比均逆势增长6.6%。在车市寒流中,长安汽车已是大家集体艳羡的“优等生”。

    而一向坚持“两条腿”走路的长安汽车,在SUV领域打造了CS75PLUS爆款后,开始向轿车领域发力。长安PLUS家族即将重磅推出第三代逸动——逸动PLUS,而今天也带来这款车型的美图,供大家一饱眼福。

    美图来袭!长安即将推出第三代逸动——逸动PLUS

    在颜值即正义的时代,长得好看实在太重要了。长安逸动PLUS具备同级车型中少有的昂扬凌厉,再次升华设计新风格。贯穿一体式前脸造型修饰得果敢利落,采用双造型设计实现动感与潮流的呼应气势。

    打造一款符合潮流的车型,就是在设计之初,要拿出超前的意识,打造的车型不仅是在当前眼光看是一辆好车,更要在未来的审美风潮中不会过时。逸动PLUS的颜值属性对于消费者来说,无疑拥有巨大的吸引力。

    前大灯和尾灯均采用全LED双透镜设计,三合一LED光导,科技感十足。LED芯片组成贯穿式尾灯,成为夜色中最引人注目的标识。

    驾驶舱内采用的是未来式指挥官主驾舱设计理念,环抱式太空舱的布局给你一种航空级别的即视感。车内大量类肤、软包材质的应用,触感柔和,让你感觉到处处都是长安的匠心设计。

    最吸引眼球的莫过于首次在同级别自主车型上搭载的中控屏与液晶仪表组成的高品质双联屏显示系统,带来全新的科技体验。

    收集十万级中国人人体数据是什么概念,但是长安汽车做到了。为了打造一款适合国人的的人体工程座椅,长安汽车采集十万国人身形数据,只为让乘驾者拥有沙发般柔软与支撑的舒适感受的乘驾体验。

    在档把的设计上,采用巡航式变速杆,握感更加舒适自然,可以充分调动驾驶者的驾驶欲望。

    国人非常喜爱的天窗设计自然也是不能少的。逸动PLUS配备的大天窗,在同级别中也是绝无仅有的。车内通透明亮,通风也更加便捷。另外,夜晚还可以跟心爱的人一起仰望星空。

    看了逸动PLUS的设计,反过来看合资阵营,例如最出名的朗逸、轩逸等传统车型,设计风格更偏向于成熟稳重。而逸动PLUS则多了些许年轻人的朝气与活力。单从设计而言,长安逸动PLUS已经具备了成为爆款的潜力。

    “爆款的底气 来自于扎实的技术实力

    长安逸动PLUS作为“PLUS家族”首款轿车产品,显然被给予了厚望,旨在整体下滑的汽车市场中,再次打造出一个爆款轿车产品。

    而如今,很多自主汽车品牌活下去已变得不易。长安汽车有底气再造爆款,归根到底,还是其扎实的技术功底和对研发的不吝投入。

    近年来,长安坚持每年将销售收入的5%投入到研发当中,从十一五十二五期间,长安已累计投入496亿元,研发实力连续510年蝉联中国汽车研发实力行业第一。正是长期以来的巨大投入,令长安汽车拥有了持续领先的动力,以及在逆境迎难而上的底气。

    打造爆款的背后,长安汽车经历了什么?

    面对汽车行业新四化,长安汽车在2018年,启动第三次创业,先后提出了香格里拉计划北斗天枢计划。而在这一战略驱动下,长安汽车对产品矩阵展开了精品升级。如今,长安CS75PLUS月销过万的成绩证明了“精品战略”的正确性,接下来即将发布的长安逸动PLUS则是“精品战略”对轿车领域的发力。

    产品家族化,提升逸动PLUS产品竞争力

    从CS75PLUSCS55PLUSCS35PLUS,再到逸动PLUS的产品规划。“产品家族化”布局不仅将长安汽车旗下产品系列梳理得井井有条之外,更将客户口碑、车主归属感、认同感提升到全新层面。

    车型家族化的好处虽多,但并不一定适合所有的车企,它是在自身产品实力和销量累计达到一定程度后,才能具备这样的能力。CS75PLUS的爆款能够复制吗?从现在来看,凭借逸动PLUS的颜值,未来可期。

声明: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尽快与上海热线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相关处理。联系方式:shzixun@online.sh.cn

本文来源:上海热线汽车频道 作者: 责任编辑:邬文波

©1996- 上海热线信息网络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许可证编号:31220180001 沪ICP备09025212号 沪网文[2017]6486-491号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09号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