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频道> 车型> 自主

官宣!五菱宏光PLUS内饰图曝光

    【上海热线汽车频道讯】着五菱宏光PLUS上市期临近,有关产品的诸多细节接连被曝出。从先前公布的信息来看,五菱宏光PLUS以宽大的车身尺寸及高颜值的造型设计成为最吸引人眼球的亮点。然而,作为五菱宏光家族的巅峰之作,五菱宏光PLUS远不止加大的车身尺寸这么简单,从今天官方公布出来的内饰图来看,新车的内饰同样叫人眼前一亮。

说明: 五菱宏光plus%20蓝色%20厂内写真/8L7A2348%20拷贝.jpg

    硬派内饰,“大”有惊喜

    从官方发布的内饰图来看,五菱宏光PLUS的内饰设计延续了“平行矩形、简约硬朗”的设计元素,平行流畅的线条将各个模块有机的组合在一起,搭配米、黑、灰的经典色调,营造了极简硬朗又具有设计感的内部氛围。

说明: ../Library/Containers/com.tencent.xinWeChat/Data/Library/Application%20Support/com.tencent.xinWeChat/2.0b4.0.9/db3ffeccff0adb1133093fc8aabb8b6d/Message/MessageTemp/dad3a74142334c03016f359aedc92674/Image/5251568984327_.pic_hd.jpg

    可以看到,五菱宏光PLUS8寸大屏中控面板为主体,与下方空调控制面板采用一体化设计,中间“WULING”字样的设计,搭配“高亮黑”的玻璃质感,在视觉上拓展了屏幕的边际,提升了整个中控内饰的豪华感。高亮黑副仪表板上精心设计了按压式储物格,对车上储物空间多了一层贴心设置,仪表板搭配大面积激光雕刻仿布纹面料,防刮耐磨的同时兼具功能与美学设计。

    悬浮式空调出风口与双炮筒仪表也通过平行线条有机结合在一起,多功能浮动式方向盘采用平底运动风格设计,让驾驶者充满驾驶欲望与激情,“秋名山神话”已成为现实。

    在门板造型设计上,设计师采用平行线条作为设计元素,跟整车的线条相呼应,内开拉手使用了“一”字型的设计,干净利落。门板扶手使用了软包材料,舒适性和品质感上都得到了很大提升,这种简约的功能美学,不但设计感十足,也让车内空间显得更大。

说明: ../Library/Containers/com.tencent.xinWeChat/Data/Library/Application%20Support/com.tencent.xinWeChat/2.0b4.0.9/db3ffeccff0adb1133093fc8aabb8b6d/Message/MessageTemp/dad3a74142334c03016f359aedc92674/Image/5241568984326_.pic_hd.jpg

灵动多变,“大”有玄机

    五菱宏光PLUS整车尺寸为4720mm×1840mm×1810mm,轴距达2800mm1840mm的宽度更是让宏光PLUS成为同级最宽产品。宽体车身扩展的横向空间,不仅让乘客乘坐更舒适,也让装载空间更大,货运效率更高。

说明: ../Library/Containers/com.tencent.xinWeChat/Data/Library/Application%20Support/com.tencent.xinWeChat/2.0b4.0.9/db3ffeccff0adb1133093fc8aabb8b6d/Message/MessageTemp/dad3a74142334c03016f359aedc92674/Image/5271568984427_.pic_hd.jpg

    五菱宏光PLUS先期采用“2+2+3”“2+3+3”座椅布局方式,后续还将推出“2+3”的五座版本。第三排支持放倒和翻起两种模式,地板采用纯平设计。用户可根据实际用车场景,灵活分配车内空间,从而满足多样化用车需求。

    五菱宏光PLUS后备箱空间也非常宽裕,第三排座椅椅背到封板留有距离576mm纵深,可放下229寸行李箱(低配车型)/226寸行李箱(高配车型),在第二和第三排座椅放倒后,可以获得最大纵深达2.18米的超大空间。充足的车内空间既能满足全车满员状态下的货物存放,又可以满足大尺寸货物的装载需求,可谓居家商用两不误。

    除此之外,五菱宏光PLUS车内设置了多达21处的储物空间,仪表板下方、大面积的仪表板顶端等地方都贴心设计了可以放置笔、账本、表单等常用物件的储物槽,在提升车内空间使用率的同时,极大地增加用车的便捷性。

    五菱宏光PLUS预计10月上市,外观造型、内饰空间都让人眼前一亮,更多有关车型的信息将会陆续曝光,我们也将持续关注。

声明: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尽快与上海热线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相关处理。联系方式:shzixun@online.sh.cn

本文来源:上海热线汽车频道 作者: 责任编辑:邬文波

©1996- 上海热线信息网络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许可证编号:31220180001 沪ICP备09025212号 沪网文[2017]6486-491号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09号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