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频道> 汽车新闻> 热线报道

没有方向盘的重卡怎么转弯?上汽商用车技术中心首席设计师黄斌来解答

    时间:2019年9月17日

    地点:2019年上海工博会上汽展台

    人物:上汽集团商用车技术中心副总工程师兼首席设计师黄斌

上汽集团商用车技术中心副总工程师兼首席设计师黄斌(图右)

    5G智能重卡的设计解析

    5G智能重卡项目的创新点:第一是洋山港提供一个示范运营的商业环境,提供了市场需求和物流需求。第二个是无人码头运作的洋山港加上无人驾驶的智能重卡,高度智能化的技术再次被升级,可以说是世界首创。第三要实现迷你级精确定位,需要依赖中移动打造的5G的基站的带宽加持。

    上汽集团提供一个完整的重卡的无人驾驶集成解决方案,来实现在38公里的桥面,包括跟社会车辆混用路段的无人驾驶的运输场景。目前已经开始在做示范运营了。

    现在我们用的是红岩的智能重卡,也是基于现在重卡的整个车型,再加上我们的探头、雷达以及我们的计算能力,实现无人驾驶。我们展望在下一步非常有量产可能的情况下,实现无人驾驶编队出行,极大的压缩人力成本,甚至我们预计能比较规范的实现5个车辆的编队出行,这样整个编队只需要一个安全员作为总的控制员。

    目前现场展示的5G智能重卡概念驾驶舱是我们为未来实现智能驾驶之后,所设计的空间,它很舒适,内部设计从色彩到整个环境都融入了我们大胆想象,甚至我们脑洞大开,设想这样的空间未来可以来种蔬菜。实现无人驾驶之后,整个方向盘是被隐藏起来的,安全员前面就是一个信息大屏,可以非常便利地与基站或者总台进行信息调度,以及实现编队出行整个车队的管理工作。

    外饰同样基于清洁能源,这款智能座舱采用天然气技术,没有污染,为配合这一基调,我们将外观打造的更加干净,所有雷达、摄像机都与外观完美融合,甚至去掉了外后视镜。这个简洁、智能化的外观可以提升10%的空气动力学效率,更节省能源,达到节能和高效的目的。目前看到的这台展车能够随时投入量产。

    问:智能重卡编队的效率提升在什么地方,成本是怎么核算的?

    答:随着运输量的增加,人力成本会有进一步节省,而且对于尤其是仓库、码头这样的特定的物流场合,它有特定的运输路线,而且关键这样的运输场景可能需要全天候24小时不断运作的。在这场景下,我们对人的劳动力需求其实是非常大的,无人驾驶解放了劳力,而且对于运输员的驾驶要求也降低了,缓解工作的疲劳和压力。所以无人驾驶其实就是解放司机的双眼双手双脚,基本上安全员应对万一情况,进行人为干预。

    关于编队出行,在有司机驾驶的情况下,例如桥上为了保证安全、满足刹停等需求,车距都非常大,但实现无人驾驶之后,实时运算能极大缩短车距,这样就可以提升一倍的运力效率。

2019工博会上汽集团展台

    问:之前说港区集装箱装卸的效率可以提升,这个是怎么跟他们配合的?

    答:港区目前也有一些用其他技术实现的无人驾驶,比如基于光纤,基于路面的磁感应,它的定位技术对场地安装要求相对高很多,集装箱现在我们这种无人驾驶非常灵活,不需要预埋物理的装置。而且技术测试的精度也是达到厘米级的,所以集装箱的定位点在5厘米的范围之内是有一个锁定机构可以对得上的,这个技术我们目前已经无缝吻合了。

    问:您刚才说重卡没有方向盘了,发生了问题了没有方向盘怎么办?另外一个智能重卡列队运行,堵车了怎么办?

    答:所有无人驾驶的技术应用都希望做到L5的级别,即真正的无人驾驶,因此不需要方向盘的,但它需要与社会开放道路完全融合,这在目前环境下还是有一定的局限和约束。洋山港与之不同的是,它具备封闭道路相应条件,能够让我们在此条件下打造L4级无人驾驶,并朝着L5级前进,因此智能座舱在设计上以提供更加舒适的环境为理念,也就不需要设计方向盘,只需要安全员实时观察到各种信息交互,这成为优先级第一的要务。我们的概念重卡就是这样一台为未来实现无人驾驶提出展望的驾驶舱。

    没有方向盘怎么处理紧急状况,我们有两个考量,第一是有紧急刹停的按钮,这跟所有的机器都需要一个刹停动作一样。第二是我们也同步考虑岛机器也不一定百分百可靠,因此智能重卡的方向盘隐藏在大屏的下方,是折叠式的隐藏方向盘,需要的话可以拉开,还是可以手动操作人为介入的。另外从用户的心理上面来讲,还需要有心理零件放在那里。

    问:智能重卡对上汽未来其他产品的研发有没有一些借鉴或者指导意义?

    答:概念重卡的打造也可以说是呈现我们对于L4级的无人驾驶,对于外形设计、内饰设计的一个理念的探讨,刚才内饰我讲的比较多,是关于智能座舱怎么让舱内更舒适。外饰就是拿掉后视镜,更多集成摄像机、雷达这些,让这些高科技的零件变得非常自然。

    5G重卡不是上汽最早应用智能驾驶的产品,例如乘用车,它具有更广泛的用户对象,所以会成为首选的应用对象。不管是现在我们正在做的L2还是L3L4,肯定会在轿车、SUV等各种乘用车上率先使用。刚才讲到未来产品方向盘的事情,实际上这也是一个智驾发展的历程,从有方向盘倒没有,这种驾控系统的调整,也意味着智驾系统不断升级的过程。这点大家可以想象一下电动车的内部结构,已经跟原来的燃油车完全不同,这就是一种演变。

    在演变的过程中,机器跟人有交接力棒的过程,逐渐从依靠人到依靠机器,因此我们设想,方向盘将会成为一个备件。今后整个交通系统都是网联的概念,而不仅只是单车智能,因此针对不同道路状况,不论动态静态,都将有不同的处理决策方案。实现这一愿景的前提,首先在于大数据采集。例如,展台上的另一款全新一代名爵ZS目前是达到L2+级别的,前几天在法兰克福车展亮相,目前在欧洲,英国、德国、西班牙等地已进行了2000个小时的数据采集。各国交通状况不同、用户需求不同,在我们各国顶级合作伙伴的协助下,大数据采集都在进行中,我们在各区域上市的智能网联汽车产品,将依据这些数据分析结果,实现不同功能,满足不同市场需求。

    问:昨天智能网联大会上,上汽取得了示范运行牌照,上汽有什么打算。

    答:昨天颁发的牌照所对应的智能驾驶范围是城市道路上的,与洋山港的场景完全不同,它属于复杂的混合交通系统,各类形态的车辆均在这些道路上行驶,车道也不尽相同。上汽的智能驾驶测试起步较早,到目前为止在国内已经安全完成累计超过16千公里的开放试验道路自驾测试里程(其中iGS超过9千公里,iGL超过7千公里)。昨天在大会上我们已经现场展示了自主开发的第三代智能驾驶汽车,目前实现城区工况下的L4级高度自动驾驶功能。明年就要开放的5G智慧交通示范区,是我们与华为、中移动和上海国际汽车城共同打造的,而且可以让公众参与体验,这将更有利于用户接受并习惯智能驾驶汽车在自己身边出现,逐步减少对此类汽车的惧怕心理,也更有助于车企“训练”汽车,让它们变得更智能。

    问:国外其他港口有没有应用此类技术?像无人重卡前两年像德国奔驰这些大的已经在商用了,现在这个技术在国内我看好像其他的重卡企业,我们这个车还是比较先进比较领先的,但是在国际上我们有什么差别?

    答:目前我们有两个技术是国际唯一的,第一是天然气,第二个是用5G为精确计算提供的保障。

    洋山港实际上是无人驾驶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应用场景,有非常多的民营公司甚至是初创企业都有在做这方面的技术投入和探索,大家都在做技术储备。第二点拜政府的帮助,牵线把三大国营企业的技术力量集中在一起,所以这个示范运营项目就必须要提到三方的努力,洋山港提供这样一个路线的实际商业条件的场景,中国移动提供5G的信息技术、基站技术,上汽集团提供具体的无人驾驶车辆来给港区服务,提供运力的加持。

    问:ZS现在已经是全球热销的EZS这款车,应该是中国品牌打入欧洲和全球市场比较领先的一款纯电动的新车,这次又跟博世合作研发了L2+的无人驾驶,我的问题是你这台EZS在全球范围内算不算技术领先的产品,纯是由我们中国人提出的想法,供应商可能是大家都有的,但是是中国人自主产权的一个领先的,在全球范围它是什么地位?

    答:我们当初做这个EZS的时候,最早投放的市场是中国市场,海外市场跟中国不一样的地方,它要有一个安全的星级,必须要把智能驾驶这台设备放进去,而且它在新车安全规程里面,它必须对这些东西逐步项进行考察个,只有你达到了一定的程度,才能授予你一定的星级。后来我们在做这个东西的时候,这款产品有很多方面,一个是本身我们自主开发的新能源技术,包括电池,包括电机电控全部是我们自主开发的,从功率、加速性能以及传动效率方面,都是非常具有竞争力的。我们去英国和欧洲之前,我们竞品是日产LEAF,还有大众的E高尔夫,我们从整体的参数方面,跟它们对比都是有竞争力的。比方说我们的加速能力,0-50公里是2.5秒的时间,110千瓦的电机。整个加速过程中的平顺性、快速的响应,包括整个动力总成的噪声水平,我们都是比较好的水平,这是一个方面。第二个方面是我们的电池它是经过很多方面很多环节的考核的,比如防水性能我们是ip67的,还有美国的防尘碰撞各个方面的性能我们都符合了要求,包括我们做整车的渗水试验,460毫米的水过去都没有任何问题,相当于这个车子泡在水里都没有问题。再回到智驾这一块,我们电动车去英国和欧洲都是配备了这套系统的。今天我们讲的这款车是一款传统的MGZS,搭载了这个系统,在中国将要投放。

    问:现在不论自动驾驶还有电动车,中国进度非常快,在这方面您觉得我们在哪些方面突破很大,能够靠我们自主研发的关键技术。

    答:虽然我们有很多顶级合作伙伴,但无论智能判断、数据采集,还是整套解决方案、集成方案都得靠自己,而且车辆也是掌握在我们自己上汽集团开发的具体物理车辆上面,这全部是自己的数据才能有把握的。

声明: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尽快与上海热线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相关处理。联系方式:shzixun@online.sh.cn

本文来源:上海热线汽车频道 作者: 责任编辑:邬文波

©1996- 上海热线信息网络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许可证编号:31220180001 沪ICP备09025212号 沪网文[2017]6486-491号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09号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