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频道> 汽车新闻> 热线报道

新能源汽车质量哪家强?奇瑞新能源不负众望拿下三甲

    背景:J.D. Power(君迪)是全球和中国国内汽车行业的调查和研究实力首屈一指的市调机构,2019年是J.D. Power发布中国新能源汽车体验研究的第一年。该研究重点考察了拥车期为26个月的新能源汽车新车车主在车辆使用过程中遇到的质量问题,新车质量得分以平均每百辆车问题数(PP100)表达,得分越低,即问题数越少,质量也越好。该研究也考察了用户在售前、销售和产品使用过程中的完整经历和满意度。

    731日,全球专业权威的市调机构J.D. Power(君迪)公布了2019中国新能源汽车体验研究新车质量排名。其中,奇瑞新能源以(84PP100)的分数位列新车质量排名三甲,在新能源品牌质量的激烈对决中以优秀的成绩脱颖而出,仅次于宝马。

    而更令人惊喜的是,我们发现在此次新车质量排名前五行列中,奇瑞新能源为交付量最多的新能源汽车品牌。这也从侧面表明,在众多新能源汽车品牌中,奇瑞新能源是真正凭借产品品质赢得广大消费者信赖和认可的品牌。

    (图源J.D. Power 2019中国新能源汽车体验研究(NEVXI))

    同时,值得一提的是,在这份新能源新车质量调查报告中,奇瑞小蚂蚁eQ1当仁不让,在小型电动车细分市场新车质量排名中荣登榜首。 作为奇瑞新能源的明星车型,奇瑞新能源小蚂蚁eQ1系列不仅高居A000级市场销量冠军,更是国内正向研发纯电平台首款产销突破10万、且在共享出行市场实现交付量第一的纯电动车型,成为A000级纯电动车市场的绝对领航者。

    (图源J.D. Power 2019中国新能源汽车体验研究(NEVXI))

    根据报告显示,在新能源汽车发展中,同时面临传统质量问题和新能源汽车特有的质量问题。传统质量问题包括车身内装、车身外观和驾驶经历;而新能源汽车特有质量问题则指的是动力不足、充电速度太慢、续航里程不正常缩减以及动力系统异响四大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也是新能源汽车提高产品竞争力和赢得消费者青睐的关键。同时,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政策退坡,产业环境发生大改变,这更促使着新能源车企业回归到品质硬实力的比拼。

    奇瑞新能源作为行业领导品牌之一,有今天的成绩背后并非偶然或幸运,而是源于其20年坚持自主创新、始终注重技术积累与品质严控而造就出的核心竞争力。扎实品质根基,持续创新技术工艺,在提高产品竞争力的同时,提升用户对汽车性能、运行、设计的总体满意度,以多元创新战略突围,以匠心品质在市场树立了良好口碑。

    严苛检验体系严格品质保障

    严苛的品质保障体系是对每一位消费者最真诚的保证。奇瑞新能源采用国内领先的试验体系和电池的专项安全试验,奇瑞新能源试验体系包括NVH实验室、KC实验室、碰撞实验室及精细化实验室,时刻把控优质配件应用、技术融合、实验检测等层层关卡,进行严苛恶劣的实验后才最终在整车组装后交付于用户。

    更重要的是,奇瑞新能源针对整车最贵的零部件——电池系统的安全品质保证更是严苛至极。长达三个月的极限高寒、高温、高原极限环境试验,极限考验零部件使用可靠性,结构强化路试则最大程度消除结构缺陷;还有模拟用户200万公里使用里程。正是这些看似残酷而严苛的试验,才能让奇瑞新能源更有信心保证每一款都是一款好车。

    高效智能化制造、卓越供应链体系

    对品质的保障,除了品质保障体系,还要具备先进的制造能力。为进一步提升生产规模和产能的释放,给广大民众的绿色出行体验提供产品生产的有力保障,2018年奇瑞新能源二期工厂项目成功投产,致力于打造新能源汽车智慧工厂。为了提高生产效率,紧跟智能科技时代的生产节奏,整个项目打通MES和设备层的信息壁垒,实现生产计划管理、过程质量控制、设备维护保障和能源管理的信息化和智能化。同事还引进了众多新工艺,尤其连接工艺方面采用了低成本、低功率的激光深熔焊技术,该技术无焊料、低热输入量、对尺寸容差性好,确保铝车身尺寸稳定性;此外大量采用注塑成型工艺,替代传统车的冷冲压传统工艺,确保生产技术工艺不断升级。

    奇瑞新能源已经建立了国际化的新能源整车开发流程和标准体系,拥有了国内现今的电动化系统实验室和国内一流的新能源汽车研发团队。而且,奇瑞新能源还拥有卓越的供应链体系,包括与拥有百年历史的日本安川电机合作,这不仅证明了奇瑞新能源在汽车关键零部件上一贯保持有深厚的研发实力,同时也为提升产品核心竞争力打下了坚实基础。

声明: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尽快与上海热线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相关处理。联系方式:shzixun@online.sh.cn

本文来源:网络 作者: 责任编辑:邬文波

©1996- 上海热线信息网络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许可证编号:31220180001 沪ICP备09025212号 沪网文[2017]6486-491号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09号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