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频道> 汽车新闻> 热线报道

“站在地球看地球”以“用户为中心”的共享汽车平台化经营新机遇

    上海热线汽车频道讯】关于“共享汽车”以往一直是各家媒体和行业专家用“站在月球看地球“的角度来报道或分析;也有众多行业咨询机构提供的各种报告,从多维度数据化呈现共享汽车的发展情况,对这个行业进行外部的描述。作为这个领域深耕多年的老兵,经历这几年共享汽车创业和经营前后的实践探索,笔者更想从作为从业者角度“站在地球看地球”谈谈体会,特别是对整个行业的目前主要瓶颈,如何破局,采取清晰的战略和可落地措施,展望共享汽车新一轮发展机遇。

    共享经济热潮下的“寒流”

       2015年,被外界定义为中国共享汽车的元年。从2015年开始区域型试点共享汽车项目开始了规模化扩张,从华东地区零星的几家到一下子大江南北涌现出来200多家企业;也正是这年,在“新能源汽车“+”共享出行模式”两个亮点——技术创新和模式创新的的双重吸引下,我有幸跨进了这个行业。互联网+O2O、共享经济、共享出行模式、新出行服务,也是这年各种各样热门词语扑面而来。共享汽车在2015年至2017年,得到媒体的广泛关注和报道,吸引足了外部所有的好奇眼光和资本市场的青睐追捧。根据艾瑞咨询发布的《2019年中国分时租赁行业研究报告》显示,截止到20192月,中国已经注册的共享汽车企业及单位就已经超过1600家,而投入运营的汽车数量已经达到11万至13万辆,整体市场规模甚至达28.5亿元左右。(实际市场规模远远不止)

       简单地来说“共享汽车用户“通过移动互联网APP,查询周围的共享汽车站点,实现预订、取车、用车、支付、还车的全程智能化自助式汽车出行。与传统租车比,省去了门店服务、预约等待、车况检查、手续办理等繁琐过程和固定的指定地点取还车的不便便。通过共享模式,让用车变得更简单。单车单日的使用频次和人数变得成倍或几倍增长。也因此,共享汽车和网约车UBER、滴滴以及后起之秀共享单车Mobikeofo成为”共享经济“主要标志之一。

      但是,随着网约车滴滴一家独大之后,暴露出的安全隐患及其他弊端未有效控制受到越来越多的政策制约;共享单车快速扩张中带来不少公共空间被侵占问题和内控管理漏洞,在2017年下半年开始共享经济的热潮开始降温。虽然有国家和地方有新能源汽车扶植及补贴政策这些大红利,但是共享汽车因为本身的成本居高和盈利模式问题,也导致了行业寒流的袭来。如,友友租车、PONY CAREZZY、途歌等相继倒闭;某些城市区域高举高打的品牌逐渐销声匿迹;已经进入中国市场4年的Car2go将在2019630日正式退出中国市场……曾经看上去很美的共享汽车,让业内人士感到共享经济热潮下的寒流涌动和前途困惑。

    前瞻性业务的发展瓶颈

    “电动化”、“共享化”、“智能网联化”、“国际化“是全球汽车行业发展公认的“新四化“亮点。集新四化的特点于一身,再加上各大汽车厂商也在纷纷向”出行服务“转型,因此共享汽车从出现开始倍受到外界极大的关注。共享汽车在新四化方面的体现:1,电动化,即运营车辆使用新能源汽车,通过新能源汽车的大规模投放,让越来越多用户及潜在消费者更容易了解和体验到新能源汽车,对推广新能源汽车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2,共享化,通过共享租车,分时计费或按使用里程计费的模式让用户按需用车,一辆共享汽车同一天服务更多的人又经济、实惠且环保;3,智能网联化,通过移动互联网和车载物联网终端结合,能够使得用户使用APP随时随地查询、预订、开启、驾驶、支付、归还一系列动作。当然这是目前比较基础的智能网联化应用。4,国际化,共享汽车模式有许多地方也借鉴法国Autolib和的德国Car2go等模式,车联系统和物联网应用技术也有许多来自国际化厂商的合作成果。

    所以共享汽车身上是汽车“新四化”趋势的亮点最好聚焦体现。但是在实际经营中共享汽车的发展瓶颈被逐步显现甚至出来:

    一,运营成本居高,盈利之困:

    虽然出发点,是希望人们可以随时随地便捷地有车可用,而且又经济实惠又集约环保。但对于共享汽车运营企业来说,要面对:车辆、保险、运营、配套硬件、技术、引流获客等这些硬性的高成本投入,而单车单日收入较低,绝大部分企业未能盈利,处于一直输血状态。

    汽车主机厂、汽车租车公司、共享汽车运营公司三者之间好比“总经销”、“批发商“和”零售商“的经营方式;看似共享汽车可以更能让消费者接受的小批量又小金额客单价,切入市场,日常运营和营销上的成本往往高于前者,现如今移动互联网高度发达的今天,每个用户的引流成本非常高;而且无论通过融资租赁或直接固定资产投入购买车辆,成本居高。如图所示:

注:汽车主机厂、汽车租车公司、共享汽车运营公司关于出行的价值特点

    举个形象的例子:一个蛋糕店,原本一个蛋糕卖200元,只需要一个客户一次性刚性需求买单即可;现在蛋糕店要做网红店,投入大量广告和做事件性营销,经营模式上把一个蛋糕切成8小块来卖,每小块卖30元,看似可以卖240元。但实际上可能只有6个人来买了6小块,剩下2块要做废物处理。这样一来导致收入降低了,经营和引流成本急剧上升。

注:刚性成本数据来自行业独立第三方调查分析结合实际运营数值宏观统计建模

    目前行业中的共享汽车运营模式:研发打造一个前端APP应用加上后端平台运行支持的庞大IT系统;租车位,建电桩设服务站点或者不建电桩的临时站点;租买车辆,购买运营保险,投放运营;线上加人工调度和服务;大量雇佣外部调度和车辆服务人员;按照用车时长或使用里程计费,收入来源比较单一。这样的“传统的分时租赁”业务模式战线非常长,每个环节都是成本节点,哪个环节跟不上或者出了纰漏都会影响业务整体下滑。同时,投车量和利润率不会成交点,而是成为剪刀差的趋势。共享汽车需要从大成本中心走向盈利模型的构建,同时主营业务和增值业务需要抓主多样化的收入来源;优化成本,控制管控风险,开源节流,必须急待破题。

注:相关数据来自行业独立第三方调查分析结合实际运营数值宏观统计建模

    二,城市出行可被替代性强:

    当今城市出行,特别是一线和省会城市,交通非常发达,公交、地铁网络覆盖核心区域,出租、网约车、私家车、共享单车等交通出行方式也丰富。人们可根据不同的出行场景和距离选择适合的出行方式。我个人一直强调:出行服务没有最好的,只有基于不同的出行场景和距离下选择最适合个人的需求。比如:早上社区附近买个早点,步行或一辆共享单车就够了;从中山公园到陆家嘴,地铁二号线方便又迅速;几个朋友约了周末派对选择网约车或者代驾服务很方便,不需要担心酒驾的问题;如果一天拜访很多客户或者城内几个地方来回跑,无疑共享汽车的方式更适合;遇到下雨天的时候3公里以上路程有辆共享汽车也非常棒。所以,人们出行根据场景和外部条件,以及个人喜好和对出行成本敏感度,选择面很广,选择随机性也很大。

注:城市出行可选性广泛

    但是在二、三线城市或小县城,出行成本低,一般情况下个人购车压力也不大,道路宽敞不容易堵车,加上工作和生活节奏慢,如果不是知名的旅游城市,没有大规模的客流,单作为人们偶尔上下班用的通勤工具,从订单量和产出收益上讲,共享汽车的布局商业价值并不大。

    三,用户端的体验还是有待加强:

    共享汽车与共享单车完全不同,整个服务链环节非常多,应用复杂度也高。用户所能接触到的体验“点”也是需要加强的是如下几个方面:

    1,App的使用体验:包括了查询、预订、开关车门、还车、支付等全流程操

    作体验,但会经常出现各种无法还车、无法开关门、车辆定位漂移等问题;

    2,车辆使用的体验:用户在使用过程中出现车辆电瓶亏电,电量不稳定的里

    程焦虑或抛锚现象,车内脏乱差和异味等不文明行为,车身或部件损坏缺失。

    3,取还车站点的体验:取还车时候去周围站点因导引标识不清,找不到车

    位;也有车位被社会车辆占无法还车;充电设施损坏或者无法充电等问题;

    4,套餐产品设置体验:是否符合市场需要,是否受用户欢迎成为产品套餐设

    计的焦点;用户对价格的敏感度和其他出行方式之间成本考虑也是重要因素。

    5,400及线上客诉服务体验:能否第一时间及时应答用户咨询,解决用车技

    巧问题和投诉问题解决率成为关键。

    另外,针对用户经常投诉的车辆情况问题,必须与主机厂紧密合作,强化车辆自检技术。特别是对胎压预警;电池电量和安全性提示;电控正常运行反馈,空调净化装置及异味报警,车内环境自动拍照技术,车辆碰擦感应技术,保持良好车况。

注:共享汽车常见问题和解决方案

    这些用户端的体验“点”组合串联起来就是一个完整的“服务产品”。做移动互联网非常关注引流,其实每个好的产品就是有自带强大的营销属性。如果通过用户的“口碑效应”带动新用户、潜在用户,才能打造整个营销推广方面的“人民战争”。关键在于将这些问题尽可能优化和解决,绝不是把“提升用户体验”作为口号,而是需要:产品规划、IT技术平台、市场营销、运营服务部门与主机厂、充电设施企业、车联网公司等上下游产业伙伴共同来打造。

声明: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尽快与上海热线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相关处理。联系方式:shzixun@online.sh.cn

本文来源:上海热线汽车频道 作者:黄春华 责任编辑:邬文波

©1996- 上海热线信息网络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许可证编号:31220180001 沪ICP备09025212号 沪网文[2017]6486-491号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09号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