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频道> 汽车新闻> 国内

大众汽车集团(中国)全面加速电动化进程,今年发布14款新能源车型

    【上海热线汽车频道讯】随着汽车智能化、网联化、电动化纷纷由概念转入实际应用,汽车工业的“大趋势”已经呼之欲出,“巨无霸”汽车集团也在迅速转身,以迎合市场。目前,大众汽车集团正在全球范围进行转型并发布了脱碳计划,并表明中国将在其中发挥核心作用。

    大众汽车集团管理董事会主席迪斯博士表示:“我们将为数百万人提供更清洁、更安全、更智能的个人移动出行,中国和我们强大的中国合作伙伴是这一计划的核心。”

    大众汽车集团(中国)CEO冯思翰表示:“大众汽车集团(中国)计划将在2019年全面加速电动化进程,14款新能源车型将在今年发布,为客户提供前所未有的、丰富的产品选择。”

    根据计划,大众汽车集团2028年将在中国生产1160万辆纯电动汽车,这个数字占据集团全球纯电动汽车目标产量2200万辆的52.7%1160万辆是个什么概念呢?相当于上汽大众2018年总销量的近6倍。大众汽车集团(中国)将携手一汽-大众、上汽大众和江淮大众三家合资企业共同完成这一“震撼”的目标。计算一下,每家合资车企将会分摊到近400万辆的产量。可见,大众汽车集团有多看好这一汽车市场,并对自身的研发实力、生产能力、配套设施等方面有着绝对的信心。

    研发方面,在全新的“ONE R&D”架构下,大众汽车集团(中国)将与大众汽车品牌、奥迪和大众汽车集团总部研发共同合作,形成强大的研发合力。这将是跨部门协作、形成协同效应的又一例证。此外,这也将进一步加强大众汽车集团(中国)的研发能力,丰富其在中国、为中国市场开发技术的能力储备。

    生产方面,目前,上汽大众安亭工厂与一汽-大众佛山工厂的两座MEB工厂正在施工中,计划将于明年建成投产。届时,大众汽车集团将在中国新增每年60万辆纯电动汽车的技术能力。江淮大众则正与西雅特共同研发自有的电动汽车平台,用于生产小型的新能源汽车。

    根据资料,MEB纯电动平台是首款为大规模生产而开发的纯电动汽车模块化平台。采用创新的平板式电池模组布置方式,使车辆具有更长的轴距和更短的前后悬,带来更动感的车身比例与更宽敞、更多样性的车内空间。此外,电池组具有极强扩展性,根据车辆用途调整驱动力水平,最高可达550公里以上长续航里程。

    新平台同样为移动互联做好了准备。在MEB平台上,全新的车载辅助系统、舒适系统、信息娱乐系统、控制和显示系统可实现创新的集成形式,为用户打造始终在线、全面数字化的生态系统,并可实现全面自动驾驶功能。依托MEB平台,不仅能充分挖掘电动汽车的可能性,也可实现规模经济效益,推动电动车辆变得更为普及。

    为了进一步提升产品的竞争力,大众汽车集团(中国)将在充电基础设施领域成立一家新合资企业,为不断增多的中国新能源汽车车主带来更加便利、更加自由的出行和充电体验。从今年年底开始,集团将与星星充电、中国一汽和江淮汽车合作,提供私人壁挂式充电系统,同时建立广泛的公共充电网络。除此以外,集团旗下的逸驾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还将提供更加便捷的车载互通互联服务,方便车主定位附近最合适的充电桩设施,从而让出行更加轻松。

    值得一提的是,大众汽车集团正在通过切实有力的行动来降低33座中国工厂的生态足迹。仅去年,大众汽车集团(中国)在生产环节已经减少了39万吨二氧化碳排放。

    除了对未来的汽车市场埋下“伏笔”之外,大众汽车集团旗下各品牌将在今年推出一系列车型,强大的车型组合将满足消费者对于互通互联、用车效率、驾乘安全和舒适性等方面的最新需求。车型组合将包括8款全新SUV车型,如大众汽车品牌途昂X和奥迪Q3。我们从2019上海国际车展中,大众汽车集团的参展车型中就能看出端倪。

    在车展现场,斯柯达携iV概念车和克莱门特(KLEMENT)概念车亮相,展示品牌在中国市场的活力、创新以及可持续发展的愿景。奥迪携全球首秀概念车奥迪AI:ME及顶级创新车型阵容盛大亮相。全新保时捷Cayenne Coupé亚洲首秀,全新Carrera和全新Carrera中国首秀,为世人诠释了保时捷锐意进取的创新精神,开创了多元跑车生活方式的新领域。全新子品牌——捷达品牌则展示了全新SUV车型VS5。这款车型由沃尔夫斯堡团队主导设计,传达了年轻而充满活力的设计理念。并采用大众汽车最先进的技术平台,搭载高效动力和现代辅助系统,计划于今年三季度上市。

声明: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尽快与上海热线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相关处理。联系方式:shzixun@online.sh.cn

本文来源:上海热线汽车频道 作者: 责任编辑:邬文波

©1996- 上海热线信息网络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许可证编号:31220180001 沪ICP备09025212号 沪网文[2017]6486-491号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09号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