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频道> 车型> 日系

全新雷凌下月上市,广汽丰田第二次诠释“全新”概念

    除此之外,全新换代雷凌采用高响应转向助力系统,提供精确的转向反馈感,转向敏捷精准;可实现40mm的倾斜、50mm的伸缩调节范围,以便驾驶员获得最佳驾驶姿势。方向盘还对失效保护系统进行优化,在系统出现异常时能够降低辅助故障频率,增强转向系统的安全性。

    不同以往的智联要做到也不难,乞丐版维持低价吸引消费者,往中高配车型使劲加智能配置就行,韩系车就是这么做的,但全新换代雷凌却有点“雨露均沾”的意境在里面。其80%的车型版本搭载丰田最新的Toyota Safety Sense智行安全(丰田规避碰撞辅助套装),实现准自动化驾驶。在原有功能基础上,预碰撞安全系统升级为可在白天识别前方行人和自行车,夜间识别前方行人;动态雷达巡航控制系统(DRCC)巡航车速从40-180km/h扩大至30-180km/h;支持时速30公里以下自动跟随前车轨迹行驶;起步时踩一下油门切换至巡航模式,降低驾驶员操作负荷。新增的LTA车道循迹辅助系统,则是L2自动驾驶级别中的核心功能之一,方向盘能够根据车道标线自动修正行驶轨迹,和先前的车道偏离提醒系统,以及轻微转向辅助修正系统有本质的不同。

换代雷凌下月上市,广汽丰田第二次诠释“全新”概念

    另外,全新换代雷凌搭载了丰田车载数据通信模块(DCM)。通过使用这种硬件,丰田可以通过专有的移动服务平台向用户提供各种连接服务,如紧急救援、被盗追踪、健康诊断报告等。同时,通过广汽丰田“丰云行”App,用户还可以享受“丰云悦享”车联网服务,获得“车况检测报告、车辆防盗警报、被盗追踪(远程启动限制)”等服务功能,24⼩时365天提供最上乘“安⼼安全”服务。

    全新换代雷凌搭载领先同级的三屏互联,包括同级最大的12.1英寸中控屏、同级车中首次采用航空科技的10.8英寸彩色抬头显示屏(HUD)和7英寸彩色仪表盘,三块屏幕可以实现信息联动,提供丰富全面的高清资讯,彰显强烈的未来科技感,HUD可在挡风玻璃前直接显示路况信息,驾驶者无需低头即可了如指掌,行驶安全性大大提高。

    同样依托TNGA架构,全新换代雷凌从设计、材料、工艺等方面对被动安全进行了大幅度升级,做到了不同以往的安全

换代雷凌下月上市,广汽丰田第二次诠释“全新”概念

    其采用TNGA最新的GOA车身,改进了前围板栅板的结构,有助于增强行人保护性能。整个车身采用了超高抗拉强度材料,车身结构可以分散和吸收碰撞能量,有助于在发生碰撞时增强乘员保护性能并减轻重量。此外,还改进了车顶内衬、车门装饰板和转向柱的结构,有助于减少二次碰撞时车内饰件对乘员的冲击。

换代雷凌下月上市,广汽丰田第二次诠释“全新”概念

    在材料上,全新换代雷凌车架主要部位采用1500兆帕的超高强度热冲压钢材,590兆帕以上超高强度钢材占比高达42%。整体车身刚性比上一代提升了37%,行驶性能更高。高刚性车身同时提升行驶质感,高速过弯时也能确保稳定行驶,实现人车一体的自信驾控。

    工艺上,丰田全新工艺也在车身上得到大量运用。全车焊点数达4090个,确保车架刚性和耐用性。使用雷克萨斯工艺高刚性结构胶,全车长达14.66m的覆盖量,让车身更坚固的同时提升轻量化,使快速转弯时车身仍具有优良操纵性与乘坐舒适性。

换代雷凌下月上市,广汽丰田第二次诠释“全新”概念

    为提供更全面防护,全新换代雷凌全系标配8个SRS空气囊。前门内侧采用了压力传感器,并将检修孔盖改成了树脂型,更加精确地检测前门内侧体积变化引起的压力变化,提供出色的侧面碰撞感应性能。其中,采用前排双级式高级气囊,展开时避免划破气囊或击碎中控屏,进一步减少碰撞时驾乘人员受到的伤害。

    另外,全新换代雷凌全系标配多项电子辅助主动安全系统,包括ABS防抱死系统、VSC车辆稳定控制系统、HAC上坡起动辅助系统、TRC牵引力控制系统等,配置之丰富远超同级竞品。

换代雷凌下月上市,广汽丰田第二次诠释“全新”概念

    点评:广汽丰田把全新换代雷凌定义为“TNGA智趣中级车”,但我还是认定这就是一款紧凑型车。不过,单从全新换代雷凌的配置来看,基本和B级车没有任何区别。下月上市的车型初期只提供1.2T和双擎车型,相应的入门价就会高一些。我的看法就是,如果一汽丰田卡罗拉不来分一杯羹的话,全新换代雷凌在这一级别很难找到对手。

声明: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尽快与上海热线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相关处理。联系方式:shzixun@online.sh.cn

本文来源:上海热线汽车频道 作者: 责任编辑:邬文波

©1996- 上海热线信息网络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许可证编号:31220180001 沪ICP备09025212号 沪网文[2017]6486-491号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09号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