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频道> 汽车新闻> 国内

大众增持传言再起 这回有啥不一样吗?

    大众欲增持在华合资公司的股份,这并不是新提议。

    除了相对弱势的马蒂亚斯 穆勒,文德恩和现任CEO赫伯特迪斯此前都声称过,考虑增持中国合资公司的股份。

    有趣的是,类似提议总是出现在大佬们坐稳位置之后开始“面向未来”的时候。原因很简单,大众不但认为中国合资公司很赚钱,而且未来很多年还会持续赚钱。

    增持理由很简单

    事实上大众早就将自己的前途与中国市场前景做了深度绑定,此前历次追加投入都没有遭遇重大挫折。回顾历史,只恨当时投的少(譬如一汽-大众的合资谈判),没有一次后悔投多了的。

    所以,增持无须再议。

    如果增持至50%以上,好处极大。首先,利润分成多了,财务终于可以并表,把中国市场的战绩傲娇地写进财报,投资人不知道有多开心。此举虽并不能改变公司的实际盈利,但却能改变二级市场的看法。

    其次,如果大众想做某事,不用认真去考虑中方伙伴的意见。后者将只能劝导和游说,无法制衡。合资公司的成熟做法,是不将双方分歧暴露于媒体面前。打开会议室大门,只有好兄弟共挺一个决议。实际上,双方在长达数十年的合作过程中必然产生很多分歧,如果是战略级别的,等股比不是最有效率的决策格局。

    譬如大众一再加码直至all in的电动化战略,中方没有任何想法吗?

    中方伙伴怎么想,就算等股比情况下,其实也不是最重要的。这一点,宝马顺利增持至75%一事就可以明显看出,唯一对跨国公司增持想法构成外部制约的,不是中国合作伙伴,也不是市场环境、营销渠道,而是政策。政策放了绿灯,剩下就是钱的事儿了。

    增持手段“次简单”

    认清形势之后,下一个问题就是:增持哪一个?

    大众的中方伙伴现在至少有3个,上汽、一汽和江淮。大众与江淮的新能源协议签署不到两年,产能尚未落地,没有更动价值。一汽则早在拟议范围内,因为一汽-大众的股比为一汽60%、大众30%、奥迪10%,大众和奥迪合起来仍是小股东。

    上汽大众倒是等比,但还有正在酝酿成立的上汽奥迪尚未新鲜出炉。新的股比协议至少要反映未来几十年的各方力量格局变化。所以,上汽奥迪是一副新牌,可以洗出繁复的花样。

    大众为了成立上汽奥迪,大众中国管理层"得罪"了一圈人,所以,上汽方面必须有所补偿。最好的补偿莫过于在股比方面做出让步。

    因此上汽奥迪的事,对大众而言比较好办。

    而一汽股份增持,曾经是最容易,因为此事已在2014年晚些时候就被批准。那时还没有放开股比限制,所以大众和奥迪方面当时最多合伙增持至50%。

    如果大众想增持到51%,至少需要在数年内筹集数十亿欧元。宝马增持25%花了36亿欧元,而一汽-大众的股份显然更值钱(该公司并未上市,没有公允市值)。

    关于值多少钱的问题,在2015年Evercore ISI公司分析师曾表示,一汽-大众的总价值大约为500亿欧元。如果增持10%需要花50亿欧元。现在过了3年多,欧元的汇率涨了,但同时一汽-大众估值可能涨的更多,所以大众想拿下同样多的股份,需要多掏钱。

    3月12日迪斯在狼堡大众年会上开的玩笑,“我们在中国的股份十分值钱,想要增持股份并不便宜”,有一半是真的。

    不过,当年因为排放门拖延下来的好消息,是如今大众可以一口气增至控股地位。如果大众愿意,很可能效仿宝马达到更高的股比(譬如反过来,大众-奥迪方面占60%),其中看不出有什么阻碍。

    有消息称,增持将在明年。显然,大众管理层还要履行一定的“组织程序”。和以往一样,重大战略行动,至少要得到皮耶希和保时捷家族的支持。

    增持后的考虑不简单

    既然已经确定增持之后,大众在中国需要尽快做的有两件事:一个是重整供应链,另一个是整合销售/售后渠道。

    大众宣布在5年内计划投资300亿欧元,未来10年计划生产2200万辆纯电动车。迪斯称,到2028年大众约推出70款新电动车,而不是此前称的50款。

    为此,大众将把位于德国茨维考、埃姆登、汉诺威的工厂改造为纯电动车工厂,中国的安亭和佛山工厂也将进行转型。主机厂转型了,供应商也要转。

    多年来,大众和中国伙伴建立起完整的供应链。“深度国产替代”战略的影响下,所有Tier1供应商都要在国内实现就近生产和供货,跨国供应商也不例外。而这期间,中方也掌握了一部分供应链的话语权,利益日益固化。

    电动车与燃油车有一部分零部件是相同的,但前者需要引进可靠的电池、电机供应商,也包括更符合数字时代要求的座舱装备供应商。总的来说,需要的供应商数目更少。不光是因为电动车零件更少的原因,而是因为电子零部件在电动化时代变得更集成、更集中、更加一体化。原来的供应商序列必然被打破,其中也涉及到中方的一些利益。

    大众拿到多数股权后,有利于在供应链上将建立排他性话语权,对服务于大众看准了的全面电动化战略,也是有利的。

    同时,渠道方面中方一直拥有更多的话语权和指挥便利。而酝酿上汽奥迪过程中,大众痛感到无法控制渠道经销商,双方在这件事利益上的冲突让大众头痛。作为让步,大众承诺上汽奥迪并网销售,不组建新网。

    在过去,大众要尽量与供应商的利益诉求趋同;如果大众控股合资公司,大众就第一次拥有了单方面的渠道建设话语权,即可以无视反对。这样的话,此事可能生变。到那时,变数在于大众权衡强力做法的成本而已。

    显然,增持一分爽一分,增持过半一直爽。就冲这点,大众也愿意掏钱搞定。

声明: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尽快与上海热线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相关处理。联系方式:shzixun@online.sh.cn

本文来源:腾讯汽车 作者: 责任编辑:嵇尧

©1996- 上海热线信息网络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许可证编号:31220180001 沪ICP备09025212号 沪网文[2017]6486-491号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09号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