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频道> 车型> 日系

在藏北"一错再错" 跟着日产奇骏探索西藏大湖无人区

    DAY3-4当雄县-班戈县-色林措-雄梅乡(12月5-6日,海拔4718米)

    我们下一个目的地是拥有"鬼湖"之称的色林错。色林错是个小众湖泊,然而它的面积与地位却丝毫不比羊湖、纳木错这些广为知名的湖泊要逊色。其实在历史上色林错与纳木错的面积一直不相上下,曾在不同的时期轮番担任着西藏第一大湖的角色。

    昨天我们夜宿在当雄县,色林错则离这里360多公里,中间会经过班戈县,并在班戈县转程向西进发。从这里开始,我们就再也难以看到平整度较高的柏油路了。所以,在发达地区来讲可能这只是3小时的路程,然而对于全程省道甚至土路的行程来说,整段路程预计要走上最少8个小时。

    为了更好地保证后续行程顺利进行,我们决定先到班戈县修整一天,补充水、干粮等物料。

    第三天的路况还算不错,不到中午大家便到达了班戈县。和沿途的每个县城一样,这里的城镇只有一条主干道,低矮的楼房上面是高原的蓝天,虽然食宿条件略显匮乏,但住在这里的心情一定会很好(前提是你要习惯这里的低氧环境)。

    第四天,我们一大早便驱车出了班戈,路也变得不太好走了。非铺装的土路开始居多,很多路段还布满了"炮弹坑",好在我们的车辆还是比较给力,在操控性与舒适性上有着很好的平衡。

    奇骏采用的是承载式车身,对于振动的吸收,全部由兢兢业业的副车架和悬架系统吸收。虽然不如非承载车身来得硬派,但照样可以做到波澜不惊。从在这段路的驾乘体验可知,这套悬架的化解振动的能力还是非常不错的。

    继续往前,途中会经过许多怪石嶙峋的小山,许多还挂满着经幡。随着不断西行,原始苯教的氛围越来越浓。当地藏族百姓的服饰也和我们在拉萨见到的有明显的不同。两旁开始出现大片的湿地草甸。这说明我们已经进入了保护区--色林错是比较著名的黑颈鹤保护湿地。湖水一定就在不远处了。

    说起"经幡",其实这是藏区对福运升腾的象征物,每年都要换新的经幡。换新的日子不能随意选择,必须严格根据藏族历计算,选择在藏历新年初一过后某一个良辰吉日。这一天早上,全院的人都穿上节日盛装,聚集在楼顶上,举行一次隆重而欢乐的"插经幡"仪式,藏语里这个仪式称为"托随",意为祭神祈福仪式。

    路上的野生动物开始多起来,不时还能看见藏原羚、大鵟等珍稀动物。摄影师开始兴奋地翻起器材箱里的长枪大炮。而且从我们这些天来的观察,在那曲地区,天气似乎永远晴朗不变,无论何时都是天高云淡,所以拍出来的照片特别透彻,几乎可以实现原片直出。

    色林错是野生动物摄影者的拍摄圣地。能在冬季进入阿里地区的机会真的不多,我们因此也准备了比较全面的器材。奇骏的后备厢有着很灵活的组合空间。在平常时可以像柜子一样分层,对于希望把所有物资分类码放整齐的强迫症患者来说非常实用。如果像我们一样需要装载大型脚架、轨道、如影等大体积拍摄器材的人来说,可以把分层板拆掉并把后座放倒,就会变出一个很大的空间。

    色林错已在眼前了,湖面的风很大,但是周围却格外静谧。这个湖泊得名于传说中一个叫做"色林"的魔鬼。

    据称,"色林"被莲花生大师降服,随后逃入湖中悔过,"鬼湖"之名自此而来。看见眼前此景,我却不觉得"魔鬼"原来是可怕的。

    那么这个魔鬼有多大呢?色林错东西长达70多公里,宽约23公里,湖中最深处有30多米之深。

    而这不过是西藏最大的内陆湖水系,色林错水系的一部分。这个水系共有20多个湖泊和几十条串联的河流,共同形成了一个封闭的内陆湖泊群。若说它是中国湖泊最密集之处也并不为过。

    离开了色林错,我们前往离湖畔不远的雄梅乡投宿。明天依然将是奔波的一天,我们将向着另一处藏北大湖--吴如错进发。

    DAY5雄梅乡-吴如错-雄梅乡(12月7日,海拔5000米)

    这里和北京时间有着两个多小时的时差,但我们依然是早早启程。今天穿越的第一处湖泊--吴如错,离昨天的色林错只有20多公里,共属同一个水系。

    在夏季,这些湖泊与河流间可能有着许多地表径流相连,但现在是枯水期,水流浅了不少也窄了许多,得益于奇骏不错的通过性,我们甚至可以从河道间横跨过去。来一张动态实拍吧!这是我的奇骏座驾有生以来的第一场冬泳!

    老实说,吴如错与色林错很像,只是水色略有不同,据说跟水中的微生物有关。其实在历史上,"老色林错"曾经是有着一万多平方公里面积的大湖,如今的"新色林错"和吴如错,以及附近的班戈错、格仁错等一系列湖泊,全都是由老色林错退缩分离而形成的。

    由于明天,我们还会去往距离吴如错60多公里的达则错,出于安全、住宿等考虑,这天我们依旧回到雄梅乡休息。这里需要提醒一下大家,无论哪个季节,在西藏的无人区里过夜都不是一个明智的选择。

声明: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尽快与上海热线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相关处理。联系方式:shzixun@online.sh.cn

本文来源:上海热线汽车频道 作者: 责任编辑:嵇尧

©1996- 上海热线信息网络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许可证编号:31220180001 沪ICP备09025212号 沪网文[2017]6486-491号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09号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