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ertisementAdvertisement
热门: 延安路建无轨电车线路   去年一线楼面价涨8成   最冷天蔬菜批发价跌量减   沪昨日气温创35年来最低   “水管”昨成最热词   周三将告别冰点并迎来雨水   大悦城七楼外墙突发火灾   沪位列全国最拥堵城市第8   抗寒防冻必备攻略   沪将继续执行住房限购政策   地铁开启防冻“加强版”   申城遭遇罕见寒潮   沪市民境外游人均支出1.5万   沪多地气温破冰点   雾霾高发铁棍山药沪上受捧   
【浏览字号:
警方将启用"交通违法监控智能识别装置"

    静安交警通过勤务指挥平台实时监控交通路况,及时查处道路违法行为。

    上海热线汽车频道讯】15时50分许,一辆来自浙江嘉兴的黑色小客车停在新闸路1739号附近,路边漆划着醒目的黄色禁停标志。

    2分钟后,这名来自浙江嘉兴的驾驶员忽然接到上海静安公安交警支队来电,告知他“您目前违法停车已被电子警察记录。请尽快驶离现场,不要影响道路通行”。他只得立即钻回车里,驶离现场。

    这名驾驶员的违法行为是如何被发现的,交警又是如何快速联络到他的?事实上,这个没有交警的路口,却有一双“眼睛”盯准交通违法行为。目前,由上海公安部门研发的“交通违法监控智能识别装置”首批已在42个路口启用,与之配套的视频巡逻系统、GPS地图信息和大数据系统,构成基层交警勤务指挥平台。

    近日,探访率先启用“交通违法监控智能识别装置”的静安交通勤务指挥平台,近距离观察这些技术设备的运作。上海公安部门正借助图像视频、大数据分析等科技手段,扩大非现场执法覆盖面,助力交通大整治常态长效机制建设。据悉,在静安区的三个试点路口,如今各类交通违法行为已较此前下降近一半。

    系统监测交通违法需人工审核

    在静安交警勤务指挥平台,坐在离大屏幕最近的,是来自中国电信的技术人员欧阳涛。大屏幕上35块分屏正滚动着各个道路的实时交通画面。但这些画面在智能系统的“眼”中,却是另一番模样。

    欧阳涛点击鼠标,记者看到了智能系统“眼”中的交通画面——电脑屏幕上,道路交通实时画面变成一幅由不同颜色的线条和方框构成的“抽象画”。一旦车辆进入摄像头监控区域,车头、车尾部位就会出现一个紫红色方框代表车辆,路面上不可触碰的实线变成黄色线条,旁边的蓝色线条则辅助显示车辆高度、宽度,还有箭头表示道路方向。

    14时59分,“抽象画”中一个紫红色方框忽然停止,而附近其他方框依然正常运动。一段时间停在原地后,这一方框就变成黄色。而屏幕上的实时画面中,一辆小客车违法停放,而旁边正是代表禁止停车的黄色实线。

    “这套识别装置可以同时自动发现和记录多种交通违法行为。”欧阳涛点开电脑一侧的页面,记者看到,可供识别的交通违法行为多达10余种。这时,只见“抽象画”中一个紫红色方框在运动时忽然挡住路中的黄色直线,方框立即变成黄色:“说明这辆车刚才压实线行驶了。”这些交通违法行为,一旦被路口的智能识别装置自动发现后,系统能自动生成包括连贯违法行为和车牌特写在内的一组4张图片。

    “我们根据各种道路交通违法行为的特征,设置出模型参数,一旦系统记录画面中出现违反参数的情况,就会被记录。”欧阳涛每天的工作,就是监控系统工作情况。他说,系统并非完全不受干扰,甚至可能出现画面抖动。

    记者在历史记录里看到,曾有监测点位因设置方位和周边施工,“抽象画”中的黄线略微偏离道路上的实线:“遇到这样的情况,我们会现场调整设备,或是微调数据消除误差。”欧阳涛说,每个路口探头安装位置不同,供系统检测的画面效果也不同,因此模型参数也需调整。比如有些路口需适当调低系统灵敏度,否则车辆阴影也可能触发记录。经过后台精细化工作,记者看到部分路口同时记录的多项交通违法准确率已达99.4%以上。而所有为系统所固定的涉嫌交通违法证据,都要交给交警逐一人工审核,才能最后确认违法。

    人机互动式巡逻提高执法效能

    14时47分,屏幕上出现一辆沪牌黄色卡车在儿童医院附近新闸路上违法停车。

    坐在大屏幕前的孙嘉亮发现这一情况,随即将画面放大聚焦到卡车的车牌号上,并将相关信息汇报给值班长张骏麟。

    张骏麟呼叫正在马路上巡逻的交警张乐诚。14时51分,张乐诚赶到现场,对卡车驾驶员进行处罚。

    孙嘉亮能第一时间发现违法行为,不是靠运气,他几乎每天都能发现数十起这样的交通违法行为。他说,指挥平台上6名工作人员,每人都有自己的负责区域,35块屏幕上滚动的画面,正是他们利用视频在巡逻。这一视频巡逻方式能动用整个静安区2000余个公安探头,基本覆盖辖区各主要道路。

    据静安交警支队副支队长仓定骏介绍,视频巡逻同样有勤务制度:各个路口、路段根据交通状况分为三个等级,一级岗段包括70个探头,由民警和辅警组成的视频巡组每间隔30分钟巡逻一遍,二、三级岗段近千个探头则每隔1至2小时巡逻一遍。

    大屏幕一侧,是一套GPS地图系统,随时反映正在道路上巡逻的交警的最新动态,值班长据此调动离现场最近的交警去管理处罚。仓定骏告诉记者:“视频发现违法,就近警力前往处置,将成为常态长效化的管理模式。”

    在业内人士看来,在上海这样的特大型城市,仅靠人力管理交通显然行不通。市公安局交警总队副总队长韦恺人表示,新技术的运用,弥补了警力不足,民警即使不在马路上,也可以开展整治工作;技术还能与现场执法民警形成互补,通过提高执法效能解放警力,更高效地运用警力。

    大数据帮助快速找寻当事人

    15时50分,一辆浙牌小客车停在划着黄色禁停线的新闸路、延平路一段,对后续车辆通行造成一定影响。

    张骏麟立即调度距离现场最近的民警张枫前往处理,同时让平台指挥员立即通过公安大数据系统寻找当事人信息。

    大数据一滚动,这辆车的相关信息立即跳出来:车主姓宋,浙江嘉兴人,登记联系方式是一部手机。工作人员立即拨通这名宋姓驾驶员的电话,请他离开现场,以便后续车辆通行。

    随着各区公安交警部门陆续启用智能识别装置等技术装备和勤务指挥平台,查获、处罚的交通违法行为呈现抛物线般变化:从逐渐增多到渐渐趋少。

    以静安区为例,今年4月26日在3个路口试点安装智能识别装置后,经过一段时间使用和宣传,3个路口各类交通违法行为日均查处约100起,较之前下降近一半。市民钱先生每天上下班要经过这一路口:“吃过3张罚单,我们都知道这里有个超级电子警察!”

    随着这些技术手段的不断推广,智能化、信息化的非现场执法覆盖面将越来越大。上海市公安交警部门表示,这些技术手段有助于驾驶员形成守法的习惯:“因为有一双眼睛在监督驾驶员行为,提醒他们守法出行。”

    事实上,这些技术手段带来的不仅是管理处罚的严格。静安交警勤务指挥平台今后将进一步升级,除疏导交通、处罚违法之外,还将运用于服务民生,如针对市民需求较大的实时路况和停车信息,将提供手机客户端、互联网、商圈停车诱导、车载讯息等多渠道交通服务——形成智能化、图形化、逻辑化、数字化的现代化中心城区交通管理机制。

    在专业人士看来,对技术设备和大数据的综合运用,也是提升公安专业能力的探索。以智能识别装置为例,由前端采集设备、后端识别、数据传输与交换、数据接口四部分组成,整合了道路上的电子警察、治安卡口、高清探头等前端采集的图像监控信息,也连接了后台的大数据系统,有利于让交通、治安等各类信息互相支持,综合运用,形成合力——最终服务于上海这样的特大型城市公共安全管理,也让市民在安全感和满意度上有可感受的变化。



声明: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尽快与上海热线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相关处理。联系方式:shzixun@online.sh.cn

  • 分享到:
[选稿]:吴张龙
爆料电话:52122211  给热线提意见
复制地址
浏览器限制,请复制输入框中链接和标题给好友、论坛或博客。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隐私条款 | 广告服务 | 频道合作 | 站点地图 |
 沪ICP备09025212号 沪网文[2014]0028-028号 营业执照信息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中国文明网 上海青年公益门户网站 放心搜
©1996- 上海热线信息网络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0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