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 主播陈蓓蓓双胞胎女儿   揭秘台湾第一美女少奶   申城今日最高气温达16℃   沪版细则存3大谜团   3号线早高峰限流升级   4月11日油价或再调   沪地铁拟禁止饮食引热议   第一财经美女主播私照   曝明星罕见青涩旧照   沪医保"封顶线"调至34万   刘谦富二代女友惹火激情   高考状元出身女主播   "满5唯一"住房免征个税   上海"国五条"细则出台   长岭路发生斗殴致1死5伤   

按拼音 按价格 按级别 按品牌

【浏览字号:
回忆中国汽车之父饶斌 一座伟大的桥梁
http://auto.online.sh.cn 2013-04-02 15:45 [来源]:中国商报-汽车人

  相识苏联,共事汽车

  回忆者:陈祖涛 原中国汽车工业总公司总经理

  我和饶斌同志的第一次见面,是在莫斯科。

  当时,斯大林汽车厂帮助我们筹建汽车工业。1954年12月5日,一汽厂长饶斌赴莫斯科,同斯大林汽车厂商谈长春汽车厂开工生产的进度问题,同时看望在斯大林汽车厂的实习生。这些实习生中,还包括江泽民、李岚清等,当时有500多个人。

  其实我1951年在苏联毕业后就已经回到了长春,成为了一汽的第一名职工。由于汽车筹备工作的开展,又于1953年返回苏联,担任第一汽车制造厂驻苏代表。

  饶斌同志到了莫斯科后,由于语言不通,我从小在苏联长大,同时也参与筹备工作,所以自然就被派到饶斌同志身边,作为他的助理与翻译,跟着他的时间,差不多有半年。

  在这期间,斯大林汽车厂的每个车间他都去看,和很多的苏联专家交流沟通,任何事情都亲历亲为。他也是一个非常亲近、没有架子的人,也有一定的乐趣,中间他去游览了一些地方,比如说莫斯科大剧院,托尔斯泰故居,我都跟着他。我做穷大学生时没有机会,也算是沾了光。

  第二年,也就是1955年3月份,饶斌同志在莫斯科的工作完成回国,我也随着他回去了。此后,我和他相处的时间很长,他既是我的领导,也是我的战友,无论是在一汽,还是后来的二汽建设,对他都有很深的认识。

  他很能干。在做汽车之前,饶斌同志是政治干部,在哈尔滨当过市长,当过松江省省委书记,当过东北计委秘书长,对于汽车算是半路出家。但是,这么多年我跟着他,发现他在交谈沟通的过程中,对汽车生产、汽车管理都很精通。我大学学的是汽车专业,算科班出身,所以饶斌同志的娴熟与内涵,我就很奇怪,因为汽车是非常复杂的工业。后来我发现,他是一直在学习,在钻研,当时他快40岁的人了,我才20几岁,那种学习劲头,我真的很佩服。

  能够将一汽、二汽这样大的经济建设项目逐一落实,饶斌同志的协调能力了不得。尤其是二汽建设是在文革初期,几万人的施工队伍,有施工的,有搞生产准备的,差不多有几十个单位,来自全国各地,矛盾不好调和,可他就是把大家都协调得没有意见,最后集中到把这个厂建成、搞好。这个本事,可是一般人没有的。

  饶斌同志很会用人。他的助手当时主要是处长级别,一汽大部分的处长都是老同志,级别都比较高,那些老干部可都有两下子,参加革命几十年,都是做领导的,水平很高,经验丰富。可他给我们任务,指挥大家,调动所有人的积极性,而大家也愿意跟着他说的走。大家都很服他,我看没有人不服他。

  当时,一汽大概有三四十个处级干部,我也是一个处长,江泽民也是一个处长,但就我们两个人大学生,被称作是“老九”,最低的等级。文化大革命的九等划分就是“地富反坏右叛徒特务走资派知识分子臭老九”。可饶斌同志对我们两个“老九”也是热情积极,并发挥我们的专业长处。比如,建厂时期,江泽民毕业于上海交大,到了一汽是动力系统的处长;我是汽车生产专业,在生产准备、工艺设计方面工作。

  按照当时的规划,一汽要在三年时间内完成建设,苏联负责援建,1953年7月15日动工,1956年7月15日要完成。但到了1956年的4月份,离投产只有3个月时间了,苏联帮助我们的很多设备还没有到齐。

  这里有特殊的时代原因。当时,西方国家对中国是封锁的,除了苏联以外,我们拿不到任何东西。而苏联汽车厂的很多设备大部分也是从美国、德国、欧洲买来的,30年代,西方又孤立苏联,开始不供给苏联设备,所以很多特殊的专用设备,苏联也只有一台,买不到,他们就专门为我们制造。

  这些设备的制造,在苏联并不是集中在一个厂,而是几十个厂,分布在苏联不同的地方,所以,饶斌同志带着我一家一家地拜访,在苏联跑了一大圈。苏联的面积有多大?这跑下来可不简单。苏联工厂的工人和领导看见中国汽车厂的厂长亲自在催货,也是很大的鼓舞。

  意外的情况是,跑遍苏联所有的汽车厂,仍有两种材料未能找到手。“一汽”家里急得火烧眉毛,饶斌同志夜不能寐。我们又马不停蹄地跑到东德、波兰、捷克……这都是要坐飞机,当时的飞机可不像现在飞机这样大,都是小飞机,颠簸得比较厉害。饶斌同志是不能坐飞机的,一坐就会吐。有时候我们一天要坐好几趟飞机,他吐到最后都没有东西可吐了,全都是白沫。我看他那么难受,那么痛苦,就说我们休息几天吧,但他说不行,要走,时间已经很紧张了。这种精神,坚韧不拔,再困难都一定要去努力做,我真的很感动。所以,一汽建成第一功,就是他的,中央派他来的决定很正确。

  到了建设二汽的时候,经饶斌同志提议,报中央批准,二汽筹备小组,由饶斌、齐抗、李子政、张庆梓和我,一共5人组成领导小组,饶斌同志是带头人。二汽选址,是个大难题,中央对二汽的厂址提出“靠山、分散、隐蔽”六字方针,厂址要靠近大山,关键设备还要进洞,其目的是“备战备荒为人民”,实际上是为打仗做准备。我们跑了四个省,贵州省、四川、陕西省、湖北省,32个县,都是山沟里,山越大我们越要进。

  最后,我们选址在十堰。我们五人意见都很统一,都是从一汽出来的,在苏联也呆过,知道怎么设计,怎么运原材料,饶斌同志还以身作则,带着我们一起去拉板车,硬是把钢材从汉江拉进了十堰。

  不过关于十堰的选址,中间仍然有很多争论,一些左倾思想的代表,主张应该建得更散,往大山里走得更深,二汽方面的人则倾向于十堰。500名与会代表争论了20多天,仍是没有定论。可搞汽车的人都知道,往里走根本不好办,建不成,大家意见很分歧。

  最后,一机部副部长白坚要求我们五人领导小组代表二汽表态。由于我是负责工厂规划的,所以饶斌让我在会上发言,我一夜没睡觉准备发言稿,当时是有可能被扣上反革命“帽子”的,但是我们五人领导小组都赞同十堰的方案。而饶斌同志在那时已经是汽车的内行了,他也清楚在大山沟里根本就建不成,那些日日夜夜真的艰苦,我当时年轻,三十来岁,饶斌同志也就四五十岁,付出了很多心血。

  1966年10月,由饶斌同志带队,我们回长春开设备订货会。随后,文化大革命就开始了。我被隔离了,带回一汽军管,饶斌同志也被造反了,关在地下室里我都不知道。以后平反了见到他,我才知道。

  饶斌同志是在1987年去世的,之前,包括他在内的老领导都会到一汽讨论中国汽车工业的事情,我们也都陪着。那年夏天,在一汽开完会后回来,他说马上要去上海,调查研究小轿车的生产。那时上海挺热的,最高超过40℃。我说饶总你不能去,上海挺热的,但他坚持要去。我说那给您派个生活秘书吧,他说不要,就一个人去;那我说给您派个司机兼生活秘书吧,他也不要。就这样,没几个月,上海传来他病重的消息。当我们赶到上海看他的时候,他已经不省人事了。

  饶斌同志最大的心愿,就是中国汽车工业在当时要能赶上美国,并且中国汽车工业要发展自己品牌的轿车。现在来看,他的遗愿算是实现了。中国汽车产销量已经超过美国,并且自主品牌迅速发展,当然,从做大到做强,还需要我们当代汽车人更大的努力。

  这就是我跟随饶斌的半辈子汽车之路。

[选稿]: 陈云
爆料电话:52122211  给热线提意见
复制地址
浏览器限制,请复制输入框中链接和标题给好友、论坛或博客。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诚聘英才 | 隐私条款 | 广告服务 | 频道合作 | 站点地图 | 客户服务
 沪ICP备09025212号 沪网文[2010]0587-035 营业执照信息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中国文明网 上海青年公益门户网站 放心搜
©1996-2013 上海热线信息网络有限公司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