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频道> 汽车新闻> 国外

日产汽车推出全新纯电动跨界车 - 日产Ariya

    【上海热线汽车频道讯】日产汽车公司发布了纯电动跨界SUV车——日产Ariya。该车拥有更长的续航里程,能为驾乘者提供更兴奋、更自信,更舒适、更互联的驾驶体验。

日产汽车公司首席执行官内田诚(Makoto Uchida)先生

    日产Ariya搭载了纯电动动力总成系统,可为驾乘者提供强劲的加速以及平顺、安静的驾驶体验。此外,日产Ariya还搭载了自动驾驶技术、驾驶辅助功能、无缝的智能网联技术,以及如同贵宾休息室一般的车内空间,为驾乘者提供轻松、愉悦的驾乘氛围。最高可达610km1的续航里程,轻松满足消费者的日常通勤和自驾出游需求。

    在位于日本横滨的日产互动体验馆Nissan Pavilion)举行的日产Ariya全球云首秀上,日产汽车公司首席执行官内田诚(Makoto Uchida)先生和日产汽车公司首席运营官古普塔(Ashwani Gupta)先生共同向全球观众展示了日产Ariya

日产汽车公司首席运营官古普塔(Ashwani Gupta)先生

    古普塔(Ashwani Gupta)先生表示:“日产Ariya是一款极具美感且意义非凡的车型。这款车型能够将用户带到更远的地方,使出行变得更加轻松、舒适。日产Ariya拥有出众的设计,体现了日产汽车一直努力的目标,即让人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

    日产Ariya计划于2021年年中在日本市场销售,售价约为500万日元2021年计划面向欧洲、北美和中国市场销售。

    强劲的性能表现,满足多样化的需求

    作为电动化领域的领军者,日产汽车凭借在电动化领域的强大实力,将日产Ariya作为零排放车辆的强大性能和实用功能提升到了新高度。

日产Ariya全球云首秀

    日产Ariya的电动化系统集出色的动力输出、充电能力和续航里程于一身,推出了两驱车型和搭载日产e-4ORCE双电机全轮控制技术的四驱车型,以及两种不同容量的电池。消费者可以从多种配置中进行选择,满足个人的使用需求。

    日产e-4ORCE双电机全轮控制技术赋予车辆强大的性能,可应对各种复杂的天气和路况。该技术搭载的双电机能够提供平稳、可预测的驾乘体验,能够瞬间实现如同跑车级别的动力输出。

    先进的设计与技术,实现轻松驾驶

    日产Ariya搭载了众多日产汽车最先进的技术。

日产Ariya

    日产Ariya搭载了先进的ProPILOT 2.0智控领航技术、ProPILOT远程智控泊车系统(ProPILOT Remote Park)和e-Pedal一体化智控踏板,将为驾乘者提供更加自信、轻松的驾驶体验。同时,日产Ariya还搭载了包括全景式智能监控影像(Intelligent Around View Monitor),超视距碰撞预警系统(Intelligent Forward Collision Warning预碰撞智能刹车(Intelligent Emergency Braking)和后轮自动紧急制动(Rear Automatic Emergency Braking)等在内的日产安全屏障(Nissan Safety Shield技术

    全新的人机交互界面让用户可以自然的通过语音进行车辆设置。远程软件更新功能为用户带来了新鲜感和兴奋的体验。日产Ariya配备了Amazon Alexa,让生活简化,井然有序

    车内空间宽敞舒适,配有平整的车厢地板

    日产Ariya醒目的外观代表了日产汽车全新的设计语言,即“永恒的日式未来主义(Timeless Japanese Futurism)”,用简洁有力的现代方式来传递独特的日式风情。

    日产汽车的设计师充分利用了日产全新电动汽车平台的优势,使车辆拥有平整的地板、紧凑的温控组件,让日产Ariya拥有同级别车型中最宽敞的车内空间。可媲美贵宾休息室的内饰及零重力(Zero Gravity)座椅,为驾乘者提供热情、舒适的车内环境。

    古普塔(Ashwani Gupta)先生表示:“日产Ariya不仅提升了驾驶乐趣,为驾乘者提供舒适、自信的驾驶体验,同时提升了智能网联的乐趣。日产Ariya不仅是一款伟大的电动跨界车型,更是一款伟大的汽车;它充满神奇的力量,它即将登场!”

    1基于日本WLTC循环测试标准预估

声明: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尽快与上海热线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相关处理。联系方式:shzixun@online.sh.cn

本文来源:上海热线汽车频道 作者: 责任编辑:邬文波

©1996- 上海热线信息网络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许可证编号:31220180001 沪ICP备09025212号 沪网文[2017]6486-491号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09号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