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频道> 汽车新闻> 国内

Karma汽车将如何缔造业界神话?

    【上海热线汽车频道讯】20171215日,周亮被正式任命为Karma汽车全球CEO;随后,其正式加入的时间是2018115日;过渡期后,开始于201831日正式接管。如今,距离周亮正式接管Karma汽车已有一年多的时间,他究竟交出了一张怎样的成绩单?

    近十年,豪华车客户群体已经发生很大变化。以前,买豪华车的多是50岁以上的社会精英,他们比较喜欢经典、古老、传统的豪华;但现在30多岁的年轻人就可以买到豪华车,他们对豪华车的定义和理解与以往完全不同,既要有传统的豪华,也要有新的豪华,而周亮则把这种新的豪华定义为技术上的豪华。

    “如果说豪华车是皇冠的话,那我们就是皇冠上的那颗明珠。周亮在传统豪华和新豪华之间找到了平衡,并找准了竞争对手,如阿斯顿·马丁、迈凯伦等。与传统车企、新能源车企、造车新势力相比,Karma汽车的定位是与众不同的。周亮强调,Karma汽车不仅仅是一家汽车制造公司,我们的战略和别人不一样,不仅仅是为了造车而造车,还更加关注于新技术的获取、沉淀与整合。

    所以,Karma汽车短期内不会大规模生产,但未来大规模生产肯定还是要做,只是做的方式有所不同。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强项,各自贡献强项后,再在同一个利益共同体下各取所需,这就是我们的发展战略。传统车企缺乏的是新技术的整合、测试与验证,而我们缺乏的是传统车企的大规模的生产制造能力、供应链控制能力、网络管理能力,所以大规模生产不是由我们自己去做,而是会寻找合适的合作伙伴共同去做。在周亮看来,面对行业变化能够快速行动,并以紧迫感为动力,就是Karma汽车的巨大优势。

    不止于造车

    “新势力成功的可能性有,但微乎其微,因为一旦做到规模生产后,就不再是他们的强项,他们缺乏传统造车的底蕴沉淀,如供应链的管理、质量控制等。那么,未来到底什么样的车企才能取得成功?

    周亮认为,那些既有传统OEM经验和底蕴,同时又具有不断追求高科技创新精神的企业才能成功。真正能存活的,是两者的结合体,Karma汽车就是这个结合体的顶端,我们不仅仅要生产豪华车,最重要的是通过生产豪华车去整合最前沿的技术。

    可以看到,Karma汽车目前正在尝试采用开放平台的理念,作为其价值前瞻商业战略的一部分,来吸引合作伙伴、吸纳高新技术与精湛工艺,并以此创造效益、提高长期品牌价值,而与Pininfarina的合作正好推进了Karma汽车开放平台商业战略的具体落地。

    Pininfarina是目前世界上最著名的汽车设计公司之一,也是法拉利的御用设计师,其理念与Karma汽车非常契合,走的都是豪华、高端、定制这条路线。一方面,Pininfarina的设计优势能够帮助Karma汽车加快实现产品开发、差异化和个性化定制;另一方面,Karma汽车的豪华电动汽车平台也可以帮助Pininfarina推进其在北美的发展战略。

    事实上,Karma汽车所拥有的豪华电动汽车内部工程资源,能够为各行各业创新者提供一个绝佳的试验平台。在这个平台上,不仅能够培养、发展和验证各行各业创新者的新兴技术,还可以让Karma汽车有机会利用其技术专长为公司创造新的收入来源。

    正如周亮所言,造车不是我们的终点,我们的终点是在这个基础上更加超前,而Pininfarina恰恰具备了这种特质,双方合作之后,更重要的是寻找一种开放平台。合作伙伴可以利用我们的产品平台作为孵化器来测试和证明他们的创新产品,同样,我们的工程资源也可以帮助其他合作伙伴满足自身的需求。

    不可否认,这种战略风险相对来说比较小:首先,不需要靠补贴来生存,也不需要作为传统豪华车的替代品出现;另外,Karma汽车坐落在加州,能接触到比别人更早、更新、更快的前沿技术。因为新势力只靠造车、卖车,存活的可能性几乎没有,还得靠其他因素,如高科技含量、定制、VVIP服务等,更重要的是,应具备平台整合和消化高技术的能力,并利用这些高端技术打造若干不同层级的平台去做大规模的生产,只有这样企业才能存活下去。

    在周亮眼中,新势力的强项在于对新技术的追求、消化、应用和再应用。做自己的最强项,才有可能风险最小化。Karma汽车的最强项不是以量取胜,而是以高科技、豪华、定制来取胜,我们只做高科技这一环,最专业的人做最专业的事。另外,周亮还补充道,即使是大OEM,也不可能独立发展,未来的商业模式一定是平台化,因为最接近客户的绝对不是大OEM,而是像滴滴、谷哥这样的价值链上的,他们可以定制客户需求。

声明: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尽快与上海热线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相关处理。联系方式:shzixun@online.sh.cn

本文来源:上海热线汽车频道 作者: 责任编辑:邬文波

©1996- 上海热线信息网络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许可证编号:31220180001 沪ICP备09025212号 沪网文[2017]6486-491号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09号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