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频道> 汽车新闻> 国内

奇瑞成自主汽车技术创新新高地,获选"2018中国好专利"

    【上海热线汽车频道讯】近日,在由国家知识产权运营公共服务平台、中国知识产权发展联盟共同主办的"2018中国好专利颁奖盛典"上,奇瑞汽车申报的"一种获取驾驶状态信息的方法和装置"和"瑞虎7外观设计"这两项专利,双双被评选为"2018中国好专利"。在最终获奖的13家企业中,奇瑞汽车也是唯一的汽车制造企业。

    中国从"制造大国"向"品牌大国"升级的过程中,技术专利不仅是企业创新成果的"保护伞",而且还是能够不断创造新价值的"资本"和"富矿"。在今年整体汽车市场下滑态势下,奇瑞汽车销量却实现了逆市增长,市场表现依旧强劲,这些成绩,与奇瑞汽车对于技术的执着和追求密不可分。

    占领创新高地,正向研发掌握造车核心技术

    奇瑞汽车自成立以来就确立了"技术立企"思路。当国内大多数自主汽车品牌还在靠模仿或者逆向研发造车时,奇瑞每年投入营业收入的7%以上用于自主正向研发,掌握了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和产品,形成了雄厚的技术知识产权储备。

    去年,奇瑞位列国内2017企业专利运营许可榜单汽车企业第一位,约占安徽许可备案专利总量的6成,不仅成为公开专利许可数量最多的车企,而且也是前10强中唯一入选的中国车企。截至目前,奇瑞集团已经累计申请专利16262件,授权专利10464件,位居中国汽车行业前列。

    雄厚的技术底蕴,为奇瑞打造高质量、高品质产品、树立卓越品牌打下了坚实基础。如今,奇瑞新产品的3MIS IPTV(3个月内千车故障率)不仅优于行业平均水平,而且还超越部分主流合资品牌。如今,奇瑞已经建立了产品开发管理中心和各技术中心交叉协作的矩阵式产品开发模式,形成整车产品开发"V"字型研发体系与流程。

    成果转化,以用户为中心打造明星产品

    此次奇瑞获选的两项专利,"一种获取驾驶状态信息的方法和装置"和"瑞虎7外观设计"目前已经在量产车型中使用,这也是奇瑞所拥有的技术专利的一大特点。奇瑞拥有的技术专利,兼具创新性和实用性,更利于产品转化,形成市场优势。

    以奇瑞2018年推出的几款明星产品为例,融合了奇瑞最新水准的AI智能技术。以艾瑞泽GX为例,其搭载的"雄狮智云"智能网联系统拥有交互、服务、反馈3大亮点,并加入了多项AI智能科技。

    交互层面,AI增强型智能语音交互,可以用46种方言操控车辆功能,创造更便捷的语音交互体验。服务层面,拥有AI人脸识别技术,能对人脸进行识别能安全快速的验证每次车辆操控指令,直接用手机就可以远程操控车门、空调、天窗等设备。反馈层面,拥有AI智云管家,不仅能提供实时在线的4G网联,还有主动式的用车生活服务,满足驾驶者各类用车需求。

    智能化的冲击,让汽车早已摆脱单纯代步工具的形象。近年来,奇瑞汽车一直致力于技术创新,将自身积累了21年的技术成果进行产品转换,积极布局智能化领域,持续洞察智能化技术发展趋势,构建以用户为中心的全新智慧出行生态,为用户带来更多新体验的产品。

    多维布局,基础扎实加速推进创新业务

    在汽车"新四化"大趋势下,奇瑞汽车在2018年重点发展新能源、智能互联、移动出行等创新板块。奇瑞的传统汽车技术基础好,积攒了传统汽车制造工业、管理优势,同时遵循了优秀汽车企业应有的特点。

奇瑞新能源产品平台

    新能源方面,奇瑞已经建成了新能源技术研发体系,共申报专利900多项,获得授权600多项。另外,奇瑞还制订了新能源"457"发展规划,它包括四大新能源产品平台、五个通用子系统和七大核心技术,为奇瑞新能源未来发展确立了明确的发展方向和目标。

    智能网联领域,今年奇瑞发布了奇瑞的智能化技术平台"奇瑞雄狮",它涵盖了自动驾驶、智能网联系统、智能制造、数字化营销和共享出行五大业务模块。它将是未来支撑奇瑞从传统汽车制造商迈向智能企业的核心。

    无人驾驶方面,奇瑞已开发完成两代无人驾驶汽车,目前正在开发第三代无人驾驶汽车。奇瑞和百度合作研发的L3级无人驾驶汽车在2016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上进行了示范运行,今年1月还首次参加了美国CES展。

    数据显示,奇瑞产品已销往世界80多个国家和地区,全球累计销量已达720万辆,其中海外市场销量超过140万辆,连续15年位居国内乘用车企业第一位。奇瑞正在通过在技术、品质和产品力等方面的努力,发挥带头作用,一步步向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国际化品牌目标迈进,引领中国品牌走向世界。

声明: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尽快与上海热线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相关处理。联系方式:shzixun@online.sh.cn

本文来源:上海热线汽车频道 作者: 责任编辑:嵇尧

©1996- 上海热线信息网络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许可证编号:31220180001 沪ICP备09025212号 沪网文[2017]6486-491号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09号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