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频道> 汽车新闻> 国内

雷克萨斯电子后视镜功能被质疑,车主只爱这项“黑科技”?

2018-09-17 13:03:14

    【上海热线汽车频道讯】近日,小编在网上看到这样一则新闻:雷克萨斯官方宣布在日本为全新一代雷克萨斯ES提供电子外后视镜,雷克萨斯ES也成为全球第一款搭载电子外后视镜的量产乘用车型。说到电子外后视镜,虽说不是个新鲜玩意儿,但是确实在行车安全方面能起到一定作用:不仅可以降低整车的风阻和风噪声,相比于传统后视镜来说,也可以提供更大的视野范围,减小盲区的出现,对于雨雪天气的出行也具有很大的帮助。

    不过,消息公布后,评论区的许多网友就这款电子后视镜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其中就有不少网友提出了质疑。

    有网友说:"用后视镜能直观感受到后车距离的远近。现在用流媒体后视镜就觉得很累眼。"

    有网友吐槽:"然而用了电子后视镜还把副驾驶那边的屏幕放那么远……"

    也有网友认为电子后视镜是无法完全取代物理后视镜的。

    实际上,电子后视镜的优点看似强大,但其技术的成熟度依然值得商榷。在很多车主看来,这甚至是一种比较鸡肋的设置。那么目前的市场中,在产品配置的侧方影像上是否有哪个品牌做得比较好呢?在这一点上,或许纳智捷的"黑科技"能够带来一些启示。

    后视镜存在"视觉漏洞"怎么办?"无盲点"影像来解决!

    马路上的情况瞬息万变,后视镜能够反映汽车后方、侧方和下方的情况,是车子的"第二双眼睛",能够有效扩大驾驶者的视野范围,帮助驾驶者更好地掌控车外路况。但熟练运用后视镜并不是每一个人都可以做到的,加上如今车辆增多,车况更加复杂,很多车主都急需技术的支持来帮助行车。

    比如,在变换车道的时候,因为后视镜无法同时观看两侧后方来车,有的车主可能会光顾着看一侧的情况而忽略掉另外一侧的情况,从而导致擦碰的发生。但纳智捷AR View 全景影像系统可以应对这种情况,当变换车道时,无盲点车侧安全影像系统能够透过广角镜头拍摄并即时合成影像,让车主能清楚看见全景,避免"顾此失彼",有效提升行车安全度。

    对于很多车主而言,"追尾"也是一个十分可怕的词语,在拥堵的马路上更是战战兢兢,但视觉盲点的存在又让车主无法及时发现问题,或者等到察觉不对时也已经来不及反应。针对这种情况,后视影像系统可以通过双侧及车后广角摄像头采集后方影像,显示后方来车状况,提前发现隐藏的危险,防止追尾事故的发生。

    此外,不少人都会有抄小路飞驰的经历,在这种情况下,考验的不仅仅是司机的驾驶技术,更是眼力,稍微一不留神,就有可能会碰到路边的垃圾桶、杂物甚至行人。这时候,主动式环景影像系统能够主动侦测车身四周2米范围内的物体,让车主及时了解周遭的结构,做出相应的反应。

    不只是后视镜那么简单!"一站式服务"守护行车全过程

    除了弥补后视镜不足,号称拥有"七重安全防护"的AR View 系统,考虑到了行车的每一个细节需求。现在很多人的车都是停在小区里的车位上,周围的环境比较复杂,有时候刚刚启动车辆,就会有小孩子从旁边跑出来,让人吓出一身冷汗。在启动车辆的时候,如果能够在车内看清四周的环境,发生意外的几率就会低很多。说到这点,环车安全影像系统可以显示车身四周的360度的影像,弥补视觉盲区,让车主不用再担心因为后视镜盲区而磕碰到什么。

    对于很多车主来说,每次开车到没有红绿灯的十字路口或者三岔路口,开车就成为"玩心跳",因为你永远没有办法知道会有什么从旁边突然窜出来。对于这种安全隐患,车前双侧主动影像系统可以显示车前两侧影像,让车主能够提前看清车前两侧视野的车流和人流情况,避免转弯的时候突然碰到路口左右急驶的车辆。

    启动车辆小心翼翼,停车开门也不能掉以轻心。现在很多骑电动车的人都可谓"艺高人胆大",经常在马路上乱窜,而刚刚停好车的车主也可能一时着急,在开门时撞到处于视觉盲区的电动车车主。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全景影像系统还设置了一道安全防线。在车辆熄火后30秒内,开门防后撞影像系统会将车身两侧画面显示在屏幕上,让车主和家人朋友们在下车前提前了解后方来车状况,守护下车安全。

    通过上面这些用车场景的分析,我们可以感受到,纳智捷的这套AR View 系统在安全防护上做得比较全面,算得上是"黑科技"中的领衔之作。与此同时,随着科技的发展,车子所拥有的功能也越来越多,为车主提供越来越多的驾乘体验。但一门技术好不好用,实不实用,最终还是要从车主的真实体验出发。雷克萨斯ES的电子后视镜能否成为新的技术突破点,使车主受益?我们一起拭目以待吧!

声明: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尽快与上海热线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相关处理。联系方式:shzixun@online.sh.cn

本文来源:上海热线汽车频道 作者: 责任编辑:邬文波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隐私条款 | 广告服务 | 站点地图 |
 许可证编号:31220180001 沪ICP备09025212号 沪网文[2014]0028-028号 营业执照信息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中国文明网 上海青年公益门户网站 放心搜
©1996- 上海热线信息网络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09号 服务举报电话:52122211-3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