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频道> 汽车新闻> 热线报道

紧跟汽车电动化的设计浪潮
2018北京车展专访日产全球设计高级副总裁阿方索先生

2018-04-28 11:16:05

    时间:2018年4月25日

    地点:2018年北京国际车展日产展台VIP室

    专访对象:日产汽车公司全球设计高级副总裁阿方索(Alfonso Albaisa)

             日产汽车公司全球设计中心全球设计战略部执行设计总监田井悟(Satoru TAI)

    问:非常有幸跟阿方索先生见面,因为跟阿方索先生也是老朋友了,上一次采访阿方索先生那会儿阿方索先生在英菲尼迪。我想问,从英菲尼迪再回到日产大的设计方面的副总裁,有哪些感触?从一个日产的高端品牌到整个大的日产集团,在设计方面有哪些新的考量和思考?谢谢!

日产汽车公司全球设计高级副总裁阿方索先生

    阿方索:从日常工作上来讲我肯定是越来越忙了,但是我非常幸运,因为我有田井悟,他是我们非常优秀的设计总监。我们现在一共有三个团队:一个是英菲尼迪团队,有100人在里面工作。另外一个就是田井悟的团队,大概有140人,这个团队要负责很多的车型,包括C级车包括很多的D级车。另外,我们还有一个在日产下面的小团队。

    我日常要做的事情就是,要激发他们的灵感、要鼓励他们,要促成他们之间的合作。能够让我们共同去产生新的设计概念。

    我认为,头衔的变化不是最大的变化,真正大的变化是同时发生的汽车电动化的浪潮,所以我们在中期计划中提出的非常宏伟的目标,我们至少要推出12个EV的车型,那我认为这是一个非常大的变化。所以,在我和田井悟先生的工作当中,我们特别关注大量的EV车型方面的设计工作。

    比如说,我们英菲尼迪的Q系列,对于这类车型而言,我们配备的是一个四缸发动机,这是很少见的。但是,我更想强调的一点是,它的平台也是我们的EV的平台。英菲尼迪在设计中,我们在去尝试改变它的设计,不仅是它的外在,还有包括它的内在。

    田井悟先生的团队也是非常的繁忙,他既要负责日产聆风的设计、日本轩逸纯电动车的设计。同时也要负责我们新的跨界概念车,就是今天大家看到的这个车型IMx KURO,还有很多其它车型,可能现在还不方便向大家透露。整体上,日产的设计语言也在发生变化。

    问:我接着刚才这个问题提问。现在市场上电动车很多。请问电动车和燃油车的设计理念和方法有什么不一样?其中,我比较好奇电动车的电池到底是放在下面好,还是放后面好?

    还有个问题,今天很多中国的造车新势力都亮相车展。我不知道您有没有去看,您能不能给我们客观评价一下,这些中国造车的设计?或者提些好的建议。

    阿方索:我特别想说的一点就是,田井悟先生可以说是汽车设计师中的哲学家,我也可以评价他是一个诗人。他设计出了非常多的一些最好的车型,包括Q系列的第二代。而且,他非常善于在车上使用很少的线条,但是能够传递出很多的意思,所以我觉得可以请他从哲学家的角度评判一下电动车和燃油车的设计有什么不同。

日产汽车公司全球设计中心全球设计战略部执行设计总监田井悟

    田井悟:我想,如果说从哲学的角度来讲的话我想举个例子,就是今天我们在展台上看到的IMx KURO的概念车,我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到,我们放了一个有座位的黑箱子,这也是我自己的一个对于未来的一个小小的设计。就是说,我们相信未来的车,也许你现在还猜不出它应该是什么样子,但是它就像一个黑盒子一样,其实它里面充满了无限的可能性。你如果今天问我燃油车和电动车的车型将来有怎样的不同,我觉得现在还没有一个非常清楚的答案,我们能够确定的一点就是,一定会非常非常的不同,而这个不同体现在各个方面,不是说未来一两年、三四年间的不同,而是在整个的将来,在我们可能会观察到的各个方面,我们都会看到很巨大的一些不同点,这是我今天唯一可以确定的。

    阿方索:除了哲学角度之外,我再从技术角度补充一点内容。我们有一个联盟,包括日产、雷诺和三菱。这样的一个大平台给了我们很多技术支持的可能。我们可以说是有两个源头:

    源头1,以内燃机车为根源的燃油车的车型,在这个基础上可能会有混动车型,但是归根到底是从燃油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源头2,纯电动的车型,比如说像聆风,大家知道我们有e-POWER的计划。它中间会采用各种不同的技术手段,但是它们都是来自于纯电动这样一个源头。所以,现在田井悟先生的团队,在我们共同的努力下,我都在试图去了解这两种不同源头所衍生出来的不同的车型,它们的设计语言会有怎样的区别。比如说今天大家看到的IMx KURO这个概念车,这个车型它是看上去非常有科技感,同时它看上去也是非常轻盈,整个车型所体现的设计语言更加偏向于EV的方面。

    但是另外一方面,如果是一个燃油车型的话,它是以汽油来驱动的,所以车辆会带有更多的力量感和肌肉感,这是它的设计语言上的一个区别,我们也在尝试不同的设计语言的表达,我们也会在这方面加快我们的速度。

    问:我们注意到现在日本品牌,不光是日产,包括马自达、丰田、本田这些品牌都在把它们的设计语言变得更加运动化、更犀利。作为日产的设计副总裁,您是怎么来界定未来汽车的设计趋势?怎么看日产和别的品牌的区别?另外,阿方索先生原来是在英菲尼迪做设计总裁,他来到日产之后会把英菲尼迪的设计元素会带来吗?还是会有一些新的元素进来?

    阿方索:确实像您所说的,比如说我也注意到像丰田,尤其是雷克萨斯,它们在设计中也体现出了车辆非常有动力感,非常进取的风格,确实在日本我们也看到有这样的趋势。

    但是从我个人的角度讲,我觉得这个整体的大趋势仍然是电动车,将会成为未来的一个主流,所以我们现在会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去发掘电动车的DNA上面,比如说我们在设计车辆的时候会更多的专注科技感、车辆的智慧感的体现,包括像在日本的哲学中也有一个空间可能非常小,但是你通过智慧的运用可以将它利用到最大化。

    所以,日产不希望把车打造的非常有侵略性或者非常的进取的感觉。但是,我们也希望这个车辆当人们看见它的时候能够觉得,哦!确实是与众不同的车辆。不过,作为一个设计师,其实很难做到一点,就是不要把这种感觉体现的非常表面化,而是要通过设计的一些语言能够非常巧妙的让人们产生这样的一种感觉。

    在您的第二个问题上面也提到了,我在职位上有一些变化。我现在也在负责英菲尼迪的设计工作,但是加入了日产其它的一些车型方面的职责。我们现在做的主要事情就是,我们希望去理解所谓科技、技术的核心要义是什么,但是也不会放弃对于动力感设计的表达。因为设计车肯定是要卖出去的,如果这个车没有动力感的话消费者可能会不喜欢,你可能会卖不出去。但是我们也希望能够表达出车辆非常独特的、唯一的我们叫做Unique的独特感觉。在中国有很多好车,无论是本土品牌还是合资厂,我们都可以看到它们的车型真的是已经越来越好。所以,在好车和好车之间去寻找差异,不太容易,我们必须要做到车辆要有自己的特点。

    我们刚刚提到了日本的概念,就是我们所说的空间。我们希望能够把一些很简单的东西表达到它的极致。另外,作为在日产的设计负责人,我们也充分的意识到,日产是一个植根于日本的公司,但是同时也是一个放眼于全球的公司。所以,我们身上既有亚洲文化的特点,我们也要关注到全球的市场。我相信,这种亚洲文化的特点其实是一个非常独特的可以说是我们的一个标志性的东西,也就是我们刚才所说的不同点的来源。所以,空间是我要追求的其中一个概念。另外一点,就是你要能够去巧妙的显示出你的与众不同之处。把这两点结合起来,一方面要做到简单,另外一方面又是与众不同的简单,这是我们想要追求的最终实现的一个效果。我今天还没有成型的作品能够介绍给大家,但是我想我们的团队都在不断的去朝着这个方向去努力,去追求这个灵感。另外我还想说,这种简单,它不是像德系车的那种简单,或者欧洲小型车的简单,我们要在简单中寻找出属于我们自己的特点。

    问:我有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中国现在已经跃居世界第一大汽车市场,未来是否有计划专门针对中国市场推出一款中国的特供车辆?是否会有针对中国特供的设计?

    第二个问题比较大胆,EV的符号和EV的代表色大多数都是以绿色或者蓝色,有没有计划在这方面选用一些更突出的元素或者更加另类或者不一样的元素来突出EV的特点?

    阿方索:确实中国已经成为在世界上销量最大的汽车市场,我们对中国市场也是非常的关注。但实际上,我们在中国有日产的设计中心,这个设计工作室位于北京。日产在中国的设计其实已经进行了超过十年的时间,而且也有一些车型是由中国的设计工作室来设计的。我觉得,对于立足于中国市场的这种设计,其实我们仍然是刚刚开始,我们还在不断的学习,去了解中国的消费者。比如说,中国市场就在不断的变化,它有独特不变的文化,但是也有它经常会变化的市场风向。就比如说大家看到SUV已经很流行了,所以它是现在的一个风潮。

    如果再讲对于中国消费者的专注,我也想提到新一代的消费者,也就是我们说的手上不离微信的这一代人。他们的生活方式以及他们的喜好也是我们想要观察的一个重点,他们会有什么样的变化也是我们一直会去跟踪和观察的。在互联方面,可能是接下来的一个热潮。还有一个热潮,我相信是跨界车,在跨界车方面我们其实已经做的比较好了。

    不知大家是否了解,我们最早的SUV是可以追溯到1959年,也就是60年前了,所以在SUV上有非常长久的历史,而在我们推出这个之前其实大家是不知道所谓的跨界车这个概念的,所以这也是我们非常自豪的一点,所以这也是我们在这方面领先的一个标志。

    问:刚刚发布会新推出来的车,外型的设计上还是能看到各家的设计符号,但是如果从中控台来看,感觉都是液晶屏幕,只是尺码越来越大了。我觉得,中控台的液晶屏幕的设计是不是一种偷懒呢?因为大家都是这么做的。

    阿方索:您问的是一个很好的问题,其实我们内部也一直在就这个问题大家在进行辩论。其实如果看一下我们推出的IMx KURO车型,它里面也体现了我们对于未来车辆设计的一些愿景,就您刚才所说的中控部分,我认为作为一辆电动车其实它是并不需要传统的中控这个概念的。所以说,我们在车型的设计中,把很多的平常显露在外面的硬件都藏在了车的里面,所以你在打开车门的时候会感觉到这个车门内部空间非常的开阔。所以我希望,未来的电动车当我们打开车门的时候,我们会看到感觉进入了一个全新的世界。

    另外,有关于像大屏幕这个问题,对于大屏幕这个问题我其实自己的内心里也有两个声音:

    一个声音在说,啊!这个大屏真的很酷;另外一个声音在说,为什么要把这个大屏做的这么大?尤其是当你在夜间开车的时候,你一边看这个大屏,然后再看这个车辆的话,那这种灯光的反差会让你觉得在视觉上其实是不舒服的。所以,这方面我们自己内心也是这样的,我们应该下面要做的事情就是会收集到更多的信息,到底是没有屏幕还是小的屏幕,还是大的屏幕,这要取决于我们未来进一步信息的收集。

    田井悟先生在设计IMx的时候其实在大屏的概念上也做了很多思考.我们今天看到的情况是你在这辆车里没有看到那种大的、方的黑屏,但是我们有一个木纹的设计,在这个木纹的设计中透过它可以看到里面有显示屏的,而这个显示屏是可以和整个车辆许许多多的摄象头结合在一起,因为在田井悟先生的概念里,一辆智能的车辆必须要感知到它周围所有的环境信息,所以它的这些摄像头的作用就是帮助车辆了解它周围的情况,因此你坐在车辆里面透过木纹的设计,就可以在这块屏上看到周围发生的一些情况,这是一个把外部环境和内部感知有机结合起来的一种方式。所以在这种情况下,这个概念我个人是非常欣赏的,并且我也认为这比我们在车里放置多块黑色大屏其实要更有意义。而且它会让你感觉到影像有漂浮感的效果。

    问:我想接着刚才运动化的问题,车型运动化是一个趋势,就好象丰田的凯美瑞,它也是有点教条化的,还有新雅阁,我们看到日产北美这种风格也是很运动化的设计。但是,我们发现运动化跟空间也是对立的,尤其它的吸柱,有时候会牺牲一定的空间。

    我想问一下,你们在设计的时候是怎么平衡运动化和空间的?因为现在中国的消费者其实也很喜欢大空间,能不能跟运动化兼顾?

    阿方索:其实,就像您说的,在这种运动感以及内部空间上来实现平衡这是非常难做到的一件事情,在北美也许稍微容易一点,因为在北美我们会看到人们更喜欢SUV,而在SUV和轿车中间他们会更倾向SUV而不选择轿车。所以,在北美我们要做的事情就是要寻找到像轿车的这种新的价值。就是说,在设计上要让轿车做的更加性感,或者我们叫更有吸引力,才能够让人们觉得它不是一辆很枯燥的车,从而激起人们购买的意愿。

    另外在北美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如果你买一辆轿跑其实它的后排座椅是不重要的,后排空间其实很多时候并不是关注的重点,否则就会选择SUV了。

    在中国则不是这样。在中国可能你会需要去考量消费者的意愿去做更多长轴距的车型,因为中国消费者在他们对于车型比例的理解上,他们认为长轴距是符合他们在车型比例上美学的要求的,如果说你不遵守这样一个在比例上的规则的话,有可能你最后设计出来的车就会被消费者摒弃掉。所以,在中国像长轴距也是我们要特别关注的一个点。

    另外,像田井悟先生他们的团队,也希望能够在车型本身形状受到限制的情况下能够把车内部空间尽量的做大,这也是他们在努力的一个内容。

    问:针对中国电动市场的局势,现在中国大部分城市的消费人群电动更新还都是被动购买的,都是冲着销售政策,基本是以国产低端的电动车为主,高端品牌是非常少的。我想问一下,日产电动车进入中国之后走合资中端市场,是有什么核心的竞争力吗?如何能够使消费者更多主动购买电动车?偏重于续航里程还是科技方面的设计?整体的核心竞争力偏向哪方面?

    阿方索:我觉得对于我们来说这个核心竞争力在于我们能够赢得消费者的信任,在这方面我们可能讲的不够多,但是我们在电动车的生产上有一款世界上最早上市的电动车型,就是我们的聆风。日产已经推出了第二代聆风,在全球的销量已经达到了32万辆。另外,如果参考联盟的数字,电动车也已经超过了50万辆,这对于纯电动车而言是非常庞大的数字。日产的电动车在路上不会突然没电,也不会突然坏掉,它非常容易充电,消费者不用去担心这个车的行驶过程中状态的问题。所以,如果你加入了日产的纯电动车大家庭的话,那么我们给你的最大承诺就是你完全不用担心你的车。

    在美国,可能会一个说法,你要是想买一辆二手电动车,那么除了聆风之外没有其它更好的选择了。因为聆风是你能够在市场上买到的最可靠的电动车,它的机械故障可以说是几乎完全没有,并且它的电池性能始终非常优异。

    我们并非要推销聆风,在中国市场上我们也有轩逸纯电这款车。这款车也能带来像驾驶电动汽车的时候这种前所未有的感受和独一无二的自由感,所谓这种自由感就是来自于对它信任的信任。我可以这么说,我们可以说它是一辆完美的电动车。你可以像相信家人一样去相信这辆车。

    所以,我们的另外一个特点就是,我们车型的系列是非常广的。既包括聆风,也包括轩逸纯电,也包括将来的IMx,所以消费者的选择也是多样化的。将来我们的梦想就是以IMx来体现的,就是未来的电动车应该是什么样子,今天的基础是来自于聆风,聆风可以说是一款大众车型,它是一款量产的可以让我们在生活中能够用得上的,能够依靠的车型。

声明: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尽快与上海热线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相关处理。联系方式:shzixun@online.sh.cn

本文来源:上海热线汽车频道 作者: 责任编辑:邬文波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隐私条款 | 广告服务 | 频道合作 | 站点地图 |
 许可证编号:3112006002 沪ICP备09025212号 沪网文[2014]0028-028号 营业执照信息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中国文明网 上海青年公益门户网站 放心搜
©1996- 上海热线信息网络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09号 服务举报电话:52122211-3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