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 过中国年,传民族情   网友解密刘谦春晚魔术   第一美宋祖英造型大回顾   美女主播们的绝美私搭   上海变空城道路全飘绿   李思思疑有幕后推手   曝孙俪情史堪比电视剧   盘点非诚勿扰女神级嘉宾   龙阳路立交昨十余车追尾   陆家嘴一高楼昨独孤微晃   上海汽柴油或将节后涨价   长三角降雪触响暴雪预警   家得利等超市上黑榜   上海人境外热抢新意年货   出沪高速道口现节前拥堵   

按拼音 按价格 按级别 按品牌

当前位置: 汽车频道> 特别专题
【浏览字号:
007系列电影中的英伦文化
http://auto.online.sh.cn 2013-02-13 11:59

007LOGO

    作为一部长胜不衰的系列电影,邦德在50年里用23个精彩的故事为影迷带来一个英伦英雄五十年不老的绅士童话。这个男人身手矫捷,举止优雅,幽默风趣,富于冒险精神,Oh my God!这简直就是世界上最完美的男人。那么抛开雷同的剧情和华丽炫目的特技,让我们来看看007内核中的英伦文化。

    007电影里永远不可或缺的M与Q

    在邦德的冒险生涯中,永远不可或缺的是谁?我想很多人会连想也不想的回答:女人!

    对了,不过不是各位想的女人——邦女郎,而是我们永恒的M女士。自007诞生以来,只有M是与他如影随行的。当然,最初的电影和原著小说中M也并不是女性。但是最广为人知的M却是女士,并且是一个有着浅金白色短发,外表威严的女士。

    关于M名字的来源有众说纷纭,最广为人知的是因为威廉-梅尔维尔。梅尔维尔是爱尔兰人,是英国军情五处的创始人,1887年,因保护维多利亚女王免于爱尔兰共和党人的刺杀,被称为“国王的侦探”,他的代号就是“M”。可是007中的M真的只是这么简单吗?作为一部极为经典的谍战影片,其中的每一个角色的出现都是有着特殊的意义,那么M究竟是哪位大神呢?

    2012年,伦敦奥运会开幕式上的一幕,想必大家都不会忘记,新任的007丹尼尔-克雷格在白金汉宫从女王手中接受新的任务,并陪同女王一起从空中俯瞰整个伦敦,最终在伦敦碗降下。并且M女士的扮演者朱迪-丹奇是一位真正的女爵士。好吧,让我们来回顾一下影片的众多情节。比如,邦德在从M女士手中接受任务的时候,从来都是毕恭毕敬,并且永不反驳,即使两个人意见相左,邦德也总是服从M的命令。而M也是向来严肃,不苟言笑。通常是邦德正与女秘书钱小姐调笑,看到M女士马上变得非常严肃,甚至有些拘谨。由此可见,邦德对M女士是异常尊重的。

    当然在肖恩-康纳利时代和罗杰-摩尔时代,M由老牌英国男星伯纳德-李出演,包括昙花一现的007乔治-拉赞贝。1980年代,因伯纳德-李逝世,81年拍摄的《最高机密》中没有了M,在第十三部之后则由矮小平庸的英国男人罗伯特-布朗出演。

    在伯纳德-李的M时代,邦德对于M的态度只有一个——绝对的服从,这时的M确实可以看出梅尔维尔的影子。至于罗伯特-布朗出演M,相信制片方只是迫于伯纳德-李去世后,无人替代之下无奈的选择。而到了1995年,朱迪-丹奇饰演M女士女士,这时的M女士,威严,有教养,时尚,同时不乏亲切,为007电影平添了几分温暖。那是什么原因促使片方将M女士塑造成为这样一个女性形象。自二战以后,大英帝国日渐式微,原来的世界霸主地位让与新崛起的美国,而经过各英联邦国家的相继独立,直至80年代末到90年代,中英谈判开启,英国将1848年辉煌的日不落帝国在东方占领的标志——香港,归还给中国。大英帝国已今非昔比,在这样的一种状态下,作为一部经典并且极有影响力的英国片,片方迫切地将英国文化和世俗中无上权威的女性放到影片当中,作为凝聚英国国民的一种方式,也是向全世界宣扬帝国还在,女王还在。M女士其实就是英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的某种标志,她拥有和女王一样的特点,威严有教养,并且时尚亲切。M正是女王名字中Majesty的缩写,M也意味着Mother。英国国民的Mother。邦德也就成为女王麾下的骑士,永远忠于女王,永远保护女王。而由朱迪-丹奇这样一位有威严的女王的女爵士来饰演M女士,也就再合适不过了。

    另一位经典的角色就是Q博士,Q这个字母是由腓尼基语象形字母演变而来。Q的形状有点像垂着尾巴的猴子。腓尼基语中该字母意思就是“猴子”。Q博士一头白发,发型怪异,行为举止十分可笑,并且有一个犹太人标志的大鼻子,永远穿着那件实验室的白大褂。伊恩-佛莱明把博士称作Q,真称得上神来之笔。我想这样的一个描述,大概可以让大家自然而然的想到某一个著名的犹太人物理学家。Q博士这样一个角色多少带上一些关于欧洲种族论调戏谑的色彩。盎格鲁-撒克逊民族的祖先,大体由三部分人组成,一个是土著的凯尔特人,特征是红发,一个是由欧洲大陆移民的日耳曼人,特征是浅金黄色发,另一个来源是罗马人,发色是黑色。当然犹太人也是黑发,但是通过面部特征还是可以很清晰地分辨出犹太人和罗马人的。20世纪的欧洲大陆的“反犹运动”都是大家非常熟悉的,同时整个二战史,就是犹太民族的浩劫史。一直到如今,欧洲大陆还是有很强的反犹主义。包括十七、十八世纪的英国文学和法国文学都有一些犹太人的反面角色,可见欧洲人对于犹太民族的敌视与轻蔑是由来已久的。随着时间的流逝,Q博士的形象逐步改良,变成一个老年的英国绅士的形象,这恰似20世纪,犹太民族在欧洲的融合,去掉了犹太民族的特点,变成一个欧洲的普通英国人。

[选稿]: 邬文波
爆料电话:52122211  给热线提意见
复制地址
浏览器限制,请复制输入框中链接和标题给好友、论坛或博客。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诚聘英才 | 隐私条款 | 广告服务 | 频道合作 | 站点地图 | 客户服务
 沪ICP备09025212号 沪网文[2010]0587-035 营业执照信息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中国文明网 上海青年公益门户网站 放心搜
©1996-2013 上海热线信息网络有限公司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