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 短裙哥周末现身美罗城来福士   疯狂轿车浦东撞扁4车   沪男损300W杀中介   麦当劳现霸道侧露姐   外来随迁子女可就近入学   上海街头极品短裙男   欧弟跪地向朱丹暧昧表白   台风"海葵"7日或登陆   上海一车爆胎殃及三车   双台风刚走"海葵"又生成   今明两天民航集中补班   上海上调就业扶持补贴   申城13条线路调整暂缓   1女在家遭5陌生男袭击   沪1家3口过马路被撞飞   

按拼音 按价格 按级别 按品牌

【浏览字号:
日本汽车文化博览之轻自动车/K-car篇
http://auto.online.sh.cn 2012-08-07 09:02 [来源]:pcauto

    出远门有发达的轨道交通,再远一点就必须以飞机/轮船代步了,生活在日本这么一个四面环海的弹丸之地上,能用到汽车的情况也就只是穿梭于拥挤的都市中而已,难怪在日本会诞生这种名叫“轻自动车”的物种了,而它还有另外一个更响亮的名字:K-car。

    ● 概念

    K-car这名称不来自厂家,不来自民间,实乃日本政府的一种车型级别划分,“轻自动车”的日语罗马拼音为“Keijidousha”,于是自然而然地,就有了K CAR这个名字。其具体划分标准为:长宽高分别不超过3400*1480*2000mm,排量不超过0.66L。

    在日本买车,须交纳的税费项目繁多,额度不低,此外还有着诸多限制,例如要提供车位证明,证明你买了的车有地方停放才能获得上牌的资格,而购买K-car,就能获得政府豁免,部分或全部地免除税费和限制,当中的吸引力不可谓不大;再加上如上所讲,小巧既然能在欧洲展现出极大的好处,那么在日本甚至算得上是必备的条件了:即使不考虑车子在狭窄街道中的灵活性,那些小得可怜的车位可不是什么车停进去都能打得开车门的。

    ● 起源

    日本K-car的起源始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由于军国主义对国家经济的几大损耗和战败须接受的各种制裁,使得日本经济跳水,日本民众消费能力低迷,不堪负担一辆普通家用轿车的费用。从经济角度出发,结合未来的市政规划,同时也为了促进汽车工业的发展,日本政府自然会觉得汽车会是比摩托车好的选择,于是决定为一部分小生意人和商铺老板提供一种全新的事物,那就是K-car,其标准也自此开始形成;而这也是K-car发展到今天,商用市场都依然与民用市场并举的原因。

马自达R360,这是马自达出产的第一款汽车,身份正正就是K-car

    自1949年起,K-car车型的排量被限定在150cc,然而这真的是太小了,很难满足消费者的要求,厂商也自然没有生产的积极性。于是在接下来的几年里逐渐被提升至0.36L,在1956年终于确立了第一代K-car的标准:长宽高分别小于3000*1300*2000mm,排量小于0.36L。而为了得到足够的动力,两冲程引擎在这时开始慢慢取代了四冲程发动机。

 

    马自达Carol,K-car概念诞生初期的经典之一,闻名于其后窗设计;马自达欲为其装备转子引擎,却因为其他车厂的抵制而不了了之。

    不过,K-car的路并没有因为标准的放宽而一帆风顺,反而经历了一段相当纠结的时期,只因日本政府却不合时宜的把K-car刚刚扬起的头又按了下去,出台的一系列包括排放标准等的政策,限制着当时K-car的销售利润,这让很多厂家处在了尴尬的境地,本田、马自达等大厂几乎退出了该市场,而主要生产此类车型的铃木等小厂,日子自然更不好过。

    多年来K-car早已融入日本汽车文化的方方面面,这当然包括了改装文化(同时也能看到K-car是黄色车牌,一般车型为白色)

    这种政策的直接后果自然就是K-car销量的跳水:K-car的销售在1975年达到了最低点,只有区区15万辆,仅相当于1970年业绩的20%,很多厂家开始徘徊,是否应该继续K-car的生产与发展;所有K-car的生产厂家都在抱怨,0.36L排量的限制根本无法达到政府规定的要求。最终,日本立法机关妥协,将引擎的排量增长到了0.55L。这犹如一剂强心针,让K-car的销量开始回升,不久便回到了70万辆的水平。

    商用是K-car的诞生初衷之一,事实上,“微面”本身也是取经自日本的商用K-car

    1990年代,由于技术的发展,更大排量的引擎在获得更高动力的同时已不会造成更大的油耗和排放,因此新规的再一次推出,K-car的尺寸标准终于变成了上文所讲的3400*1480*2000mm(高度标准竟然比长度还要大,因此当今很多K-car车型都有着极高的,如同“立方体”一般的车身,以在法规限定范围内获得最大的内部空间),且引擎排量限制又提升到了0.66L,恰逢日本经济大增长,汽车厂家无一不跟风打造全新车型,660cc瞬间变成为了行业标配。

[选稿]: 邬文波
爆料电话:52122211  给热线提意见
复制地址
浏览器限制,请复制输入框中链接和标题给好友、论坛或博客。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诚聘英才 | 隐私条款 | 广告服务 | 频道合作 | 站点地图 | 客户服务
 沪ICP备09025212号 沪网文[2010]0587-035 营业执照信息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中国文明网 上海青年公益门户网站
©1996-2012 上海热线信息网络有限公司版权所有